《談古說今》馬背上的歷史興衰

古傲狂生 |2007.11.26
543觀看次
字級

翻翻中國歷史書,有時真的感到奇怪,為什麼南方人總是打不過北方人?貌似強大的農耕文明怎麼就老是被落後的遊牧文明欺侮呢?這裡當然有各種方面的原因,但我想人們無法迴避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它來自一種動物,這種動物矯健俊朗,善於奔跑,正是它改變了歷史,成為了一種很重的勝利砝碼。這種動物就是酖酖馬。

再沒有比馬更神奇的動物了,馬既能耕作,也是古代最迅捷的交通工具,廣泛出現在運輸、商旅和軍事領域。當年漢武帝為了得到西域大宛的汗血寶馬,不惜勞師襲遠,發動了一場戰爭。寶馬是得到了,但漢武帝的豐功偉績卻大打折扣,他浪費了太多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如果沒有後面的昭宣中興,西漢王朝很可能會隨漢武帝一起進墳墓。

馬是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資源,有如當代的賓士、保時捷、BMW等名車,甚至是波音、空中巴士這些航空公司所無法比擬的。

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酖酖秦的興起,就直接源於馬。秦人的祖先叫非子,是專門給周王養馬的,由於馬養得好,周王一高興,就封了非子到秦地為諸侯。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入侵,平王被迫東遷,秦襄公護駕有功,平王就開了張空頭支票,把被犬戎占領的西周故地封給了他。秦國後來獨霸西戎,進而統一中國,建立秦朝,說起來都得感謝馬啊!

接下來的漢朝也和馬息息相關。

劉邦打敗項羽,本來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不料在白登山被強悍的匈奴騎兵圍困,被迫以和親為代價與匈奴講和。為什麼啊?經過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戰爭,民生凋敝,馬這種重要的戰爭資源更成為了稀品,劉邦和大臣們上朝都只能坐牛車,這怎麼能和身為遊牧民族的匈奴人相比呢?

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力蒸蒸日上,馬的產量也與日具增,尤其是漢武帝擁有兩位善於騎兵作戰的天才大將酖酖衛青和霍去病。這樣,無論在質上,還是量上,漢朝的「馬」終於超越了匈奴的「馬」,戰爭的天平理所當然地傾斜了。

東漢更是彪悍,幾次大戰,把北匈奴永遠趕出了中國。漢朝「馬」,徹底戰勝了匈奴「馬」。東漢大將馬援有句豪言壯語「馬革裹屍」,這對於冷兵器時代的人而言無疑是最高的獎賞。

三國,魏國和隨後的西晉,能夠戰勝蜀漢和東吳,很重要的原因是魏晉擁有戰馬的產地。這種優勢一直持續,隋朝延續了北朝,也結束了南朝。

唐朝初年,歷史驚人般再現,唐朝對突厥,再一次「農」和「牧」的對決。唐朝比漢朝幸運,他們面對的是分裂的突厥,而唐太宗家族本身就出身於有騎兵作戰傳統的關隴集團,李靖、李責力是兩位軍事天才,唐朝「馬」繼續勝出。

接下來的宋朝雖然是最富庶的中國王朝,但對壘北方的遊牧民族,無論是強大的契丹(遼)、金和蒙古,還是不算強大的西夏,都是勝少敗多。

這是怎麼回事呢?實是由於土地的過度開墾,宋朝幾乎沒有了牧場,沒有了牧場,就喪失了戰馬,屢戰屢敗就不足為奇了。

蒙古和元朝的興起,則直接得益於蒙古馬。蒙古馬雖矮小,耐力卻極好,具備長途奔襲的潛力。蒙古騎兵能橫行亞歐大陸,蒙古馬是最大的功臣。後邊的明朝也許算個特例,它替南方人出了口氣,但接著又走了老路,被滿清的八旗鐵騎打得滿地找牙。

馬啊!真是神奇的動物,不由得想起唐人李賀的詩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那被踏碎的何止是清秋!還有那些零落滿地的「歷史的碎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