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文字】 部首是魚卻不是魚? 文/李弘善 |2021.11.15 語音朗讀 242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連連看 圖/BOB「鯨魚是魚嗎?」「鮑魚是魚嗎?」相信許多大小朋友們都有同樣的疑惑。有趣的是,這在古人看來根本不成問題。中華文化的歷史悠久,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就有「魚」這個象形字,可見老祖宗很早就開始記載水中動物,只不過許多「魚」部的字,居然都和魚類無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圖/BOB「鯨魚是魚嗎?」「鮑魚是魚嗎?」相信許多大小朋友們都有同樣的疑惑。有趣的是,這在古人看來根本不成問題。中華文化的歷史悠久,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就有「魚」這個象形字,可見老祖宗很早就開始記載水中動物,只不過許多「魚」部的字,居然都和魚類無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圖/BOB 文/李弘善「鯨魚是魚嗎?」「鮑魚是魚嗎?」相信許多大小朋友們都有同樣的疑惑。有趣的是,這在古人看來根本不成問題。中華文化的歷史悠久,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就有「魚」這個象形字,可見老祖宗很早就開始記載水中動物,只不過許多「魚」部的字,居然都和魚類無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以下先以中國古書為例,瞧瞧古人的分類方式;接下來看到部首是魚部、卻不是魚類的中文字,也就能夠理解其中原因了。這幾個中文字,都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也就是屬於字分兩邊,左邊是魚部(形),而右邊是聲(讀音)的字體。古今不同 鮑魚非魚在古代,分類動物的方式和現代不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發行於明朝,這本書可說是當時草藥的百科全書,把動物分成「蟲」、「鱗」、「介」(就是有殼的動物)、「禽」和「獸」五大部,單純以外形、構造與棲息地來分類,比現代的分類法單純且直觀多了。「鱗」部的動物包括穿山甲、蛇、魚、蝦、烏賊和水母,把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混成當成一類,但是古人有其時空背景的限制,也不必太苛求。如果單單比較古今的差異,倒是趣味橫生呢!孔子說:「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是在賣鮑魚的市場待久了,鼻子都嗅不出腥臭味了。其實,孔老夫子所謂的「鮑魚」,是當時的醃漬鹹魚;而目前我們通稱的鮑魚,則是身上有扁平的外殼、屬於軟體動物的貝類,應該稱為「鮑螺」或「鮑貝」才是。由於鮑魚價格不菲,喜慶宴會大多用另一種產於南美洲智利的貝類來替代。有趣的是,這種冒牌鮑魚最後居然喧賓奪主,反而被大家稱為「鮑貝」了。而大家耳熟能詳的「九孔」,其實是一種小型的鮑魚。鯨魚哺乳 鯢、鱷兩爬中國哲學家莊子所寫的〈逍遙遊〉,文章頭一句就是「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可見「鯤」不但是魚,而且大得嚇人!其實這麼大的水生動物,非「鯨魚」莫屬。鯨魚會噴氣,可見是用肺呼吸;鯨魚胎生而且分泌乳汁,明明白白就是哺乳動物,稱為「鯨豚」比較恰當。除了「鯤」,古書中的「鱀 」和「鰌 」都是泛指鯨豚類的哺乳動物。此外,古人說鯨魚「噴沫成雨」,甚至到了現代,許多人也還是認為鯨魚會噴水;而國外的動畫也把鯨魚畫成噴出水柱的怪物,這點倒是古今、中外一同。還有其他「似魚非魚」的字喔!「鰝」是指大型的海蝦,可能是龍蝦;「鱷」其實屬於爬行動物,不是魚類。「鯢」俗稱「娃娃魚」,居然和青蛙、蠑螈一樣,同屬於兩棲動物。中文字大多源自離海遙遠的中原,要用怎樣的字形來描述海洋生物呢?真是難以想像。正因為如此,每個海洋生物相關的中文字,蘊含的造字過程都是悠久動人的故事。答案:1、A 2、E 3、B 4、C 5、D 6、A 前一篇文章 鯨魚曾在陸地上行走 下一篇文章 忍者棍子炸彈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上最早樂曲跨越文化一首歌小粒子 大未來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頻率對了就共鳴巨蛋邀大家同樂 作者其他文章追蹤海洋動物有一套光害干擾小丑魚繁殖海洋中熱帶雨林怪頭丫髻鮫潛進海龍宮 奇妙深海生物神祕海中鯨靈 朗氏喙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