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北某高中生,個性開朗,是班上的「開心果」,常常耍寶搞笑,疑因成績退步,遭來責備,留下「壓力好大」、「我很憂鬱」的字條後,以上吊的方式結束璀璨的未來,令家人錯愕及不捨。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常把分數當作孩子未來前途的指標,加上「輸人不輸陣」的心理作祟,孩子易被潛移默化,而陷入分數的迷失,壓力就緊跟著來。學習的路上,父母應該是孩子壓力紓發的出口,出口一旦被堵住,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女兒國一時,一天走出校門,心神不寧的走到機車旁,告訴我數學只考二十五分,當時的我,內心是喜悅的,因為女兒願意把一般孩子難以啟齒的成績主動告訴我,一來代表親子關係融洽,二來表示她勇於面對事實。
女兒尚未說出考不好的原因,我開口說老師出四題,一題二十五分,錯三題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在不小心而寫錯答案,無情的老師一分也不給,是不是?女兒直點頭,直說好可惜呀!
女兒從小對數學缺乏信心,我們鼓勵她做錯了或不知如何作答時,只要願意問,問題便迎刃而解了;可以的話,到學校主動和同學討論,就會更加熟練。現在女兒是國三生了,她似乎找到了學數學的方法,也增加了自己的信心。
父母樂於陪孩子走過漫漫學習路,用鼓勵取代責備,孩子即使跌跌撞撞的學習,也會找到紓壓的出口,勇於面對挫折,那是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人生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