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人文巡禮--中國砂輪(股)公司 你好、我好、大家好

呂芳進 |2005.11.13
322觀看次
字級

鹽巴,是在料理佳餚時,或多或少都會使用的調味料。而在各個行業中,生產我們日常生活所用的各類型物品,舉凡指甲刀、鑰匙、地板、電腦酘酘等各式機器的「鹽巴」是什麼呢?答案就是「砂輪」。

民國四十二年成立, 前身為台北縣鶯歌鎮的「金敏窯業」,民國四十六年改組,命名為「中國砂輪股份有限公司」的台灣第一大,也是世界佼佼者的這家砂輪生產公司,目前已由第三代林心正董事長接手經營。是什麼樣的經營理念,伴隨、支撐、鼓舞這家公司走過半個多世紀呢?答案只有短短七個字:「你好、我好、大家好」。

精益求精、提昇品質
公司要成為一流的企業,必須得到客戶的肯定與支持,要能滿足客戶甚至超越客戶的需求。例如台積電是用「赴湯蹈火」的精神,來服務A級客戶。而兩個字「你好」,代表「中國砂輪」不斷地精益求精,滿足客戶的研磨工作需求:砂輪的功能,從五十年前的磨豆漿,到五十年後的磨晶圓;砂輪的規格,從民國四十二年的少數幾種,到民國九十二年的超過十萬種;砂輪的材質,從半世紀前的金剛砂,到半世紀後的工業鑽石。

品質是產品的命脈,「中國砂輪」在早期年營業額只有一億幾千萬元時,每年在研發及設備更新方面的投資,就高達一億元。勤蹲馬步,累深積厚,所練成的功力是:當台灣的中小企業不是因關廠歇業,就是大舉西進大陸,而造成客戶大幅流失時,「中國砂輪」有能力提升產品的品質與技術等級。在經過了二年多的測試、修正,終於拿到台積電的訂單,而且在交了十幾批的貨後,因每次的品質檢驗都非常好,獲得台積電頒發「免驗入庫證書」的優良材料供應商。

林董事長認為「中國砂輪」最大的競爭優勢、也是他最自豪的是:「這是一家好人聚在一起的公司。」他說:「品性有問題的人,進入『中國砂輪』只有兩種結果,一是離開,二是變成好人。」「中國砂輪」重視的「我好」酖注重員工福利,強調人性化、合理化管理。就在公司一片和諧的氣氛下,員工都能安住身心,全心全力為公司貢獻服務。

全員和諧、永續經營
林董事長打趣的說:「雖然他從『童工』開始,就在工廠磨砂輪,但若論正式年資,他的三十四年只能排第二,最資深的是一位服務了三十六年的女職員。」能讓人身心安住、安居樂業的「中國砂輪」,有五個兄弟同時在公司服務的紀錄。

品德,是「中國砂輪」對員工的最高要求。早期只有三百多名員工時,「中國砂輪」就每月利用工作時間,集合全體員工,聆聽做人應知恩、感恩、報恩,對父母要盡孝、夫妻要和睦的「道德科學」講座。如今一千五百名員工,犯了任何錯,都可被原諒,但若是道德品行不良,再小的損失,林董事長都要追究到底。

「中國砂輪」勞資關係的和諧程度,一般人可能很難用想像力去形容。工會向資方主動提出多使用一些外勞,但是林董事長則是堅持儘量少用外勞(目前外勞不到二十位),將工作機會多留給同為在地鄉親的本國勞工。

取之社會、感恩回饋
「中國砂輪」在早年公司開始有賺錢時,就開始回饋社會。民國七十年,第二代經營者白永傳先生有感於「中國砂輪」發跡、成長、茁壯的所在地酖台北縣鶯歌鎮沒有一座正式的圖書館,當時總統經國先生又剛好在推廣「文化建設」,「中國砂輪」便積極與鶯歌鎮公所聯繫,籌劃建蓋以第一代經營者為名的「林長壽紀念圖書館」。二十多年來,陸續捐建樹林、鶯歌、板橋等多所中小學的大禮堂、活動中心、圖書館等,實踐「中國砂輪」的「大家好」酖發揮經營績效、回饋社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林董事長說:「我這一生最寶貴的經驗,是從學生時代起就在送貨、收款、跑業務中,看了一千多家各行各業的工廠,知道各種產品的生產過程,也親眼目睹了台灣各種產業的興衰起伏。」這位自行發明獲得國家專利的省水馬桶、擔任學校家長會長看到學校廁所出水量太大,立刻拿起工具去修理的殷實企業家,正帶領著「中國砂輪」,更穩健地邁入下一個五十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