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這則故事出自《聖師錄》,故事中有悲情的歷史人物,也有一隻忠義雙全的白鷳鳥。
南宋末年,一場決定國家存亡的戰役開打了,這戰役又稱厓山海戰,雙方投入軍隊三十餘萬,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正式滅亡。此戰役發生於厓門,地點在今廣東新會。
南宋末年,殘餘部隊在厓山海戰後,兵敗如山倒。當時宋朝丞相陸秀夫,眼看局勢難挽回,背著才登基一年餘的祥興帝,即宋衛王趙昺,跳海身亡。當時他們乘坐的御船上,有一隻白鷳,關在鳥籠裡,見主公落海,用力拍打著翅膀,但飛不出去,他悲慟的哀鳴,一聲又一聲,終於奮力以頭和翅膀撞擊鳥籠,將籠子撞翻,墜入大海殉主。
白鷳,又名銀雞、越禽、白鷳雞、白雉、閒客、白雗等,是一種體型碩大的鳥。動物有人性,有愛,有情有義,在白鷳身上再次見證。明張廷實的〈白鷳歌〉云:「憶昔海黃霧四塞,天狗如雷墮東北。三辰鏖戰日無輝,伏屍百萬海盡赤。六軍披靡可奈何,雲從飛龍赴碧波。白鷳籠中起躑躅,恨不握劍揮長戈……聳身直翅輕一擲,竟與金籠飽鯨鯢。」詩中敘述的白鷳在煙硝彌漫,不見天日,伏屍百萬,海水盡赤的激烈海戰中,從籠中奮起又跳又叫的,恨不得也能拿起武器助主人一臂之力。最後主人陣亡,白鷳也以雙翅撞落鳥籠,落入海中與主人同讓鯨魚飽餐。
白鷳為羽族,知報主恩,然有些人和白鷳相比,簡直禽獸不如;養的門士多如林,不如養一隻白鷳鳥!忠義白鷳,白色的羽衣如縞裳般,可奪霜雪之色,忠肝義膽不輸鸞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