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鹽博物館 白色金字塔 濱海的鹹味 江俊亮 |2021.11.01 語音朗讀 22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館內蠟像重現日治時代鹽工在運河邊搬鹽景況,一旁有日本警察監督。圖/記者江俊亮館內的「波蘭鹽礦」模擬洞穴,坑壁上有大型的結晶鹽。圖/記者江俊亮台灣鹽博物館外觀由雙金字塔併立構成。圖/記者江俊亮館內展示的鹽工蠟像。圖/記者江俊亮七股鹽山。圖/記者江俊亮七股鹽山的鹽田、運鹽小火車、黑面琵鷺意象。圖/記者江俊亮館內以大樹模型說明「母鹽」用途。圖/記者江俊亮「一見雙雕」藝術季的3D鹽雕、光雕作品:〈第三類接觸〉。圖/記者江俊亮西德SCHOMA運鹽小火車。圖/記者江俊亮 鹽村診療所。圖/記者江俊亮 文/記者江俊亮位於台南七股的「台灣鹽博物館」,是台灣首座以鹽業為主題的博物館,館中陳列鹽工晒鹽、運鹽小火車、鹽村診療所、老照片等文物,還模擬打造中古波蘭鹽礦坑遺址,讓參觀者了解鹽的歷史,體會鹽工的辛酸血淚。「台灣鹽博物館」是由兩座併立的白色金字塔構成,與「七股鹽山」遙遙相望,館內有「一見雙雕」藝術季3D鹽雕、光雕作品,也有民國50、60年代的「鹽工新村」文物、退休老鹽工口訴歷史錄音,發人思古幽情。根據館內陳列的史料,台灣晒鹽史要追溯自1665年,當年鄭成功的軍師陳永華(1634年─1680年)將淋滷晒鹽法引進台灣,府城的「瀨口鹽埕」因而成為台灣最早的晒鹽場;陳永華因教導軍民燒製磚瓦、興建孔廟辦學、引海水晒鹽等,而有「鄭氏諸葛」之稱。 在鄭氏入台前,原住民就會煮海水為鹽。台南左鎮草山有白堊鹽地層,當地平埔族人會以竹片刮取河床上結晶的鹽土,燒水蒸發取鹽。另外,台灣原生植物羅氏鹽膚木(埔鹽),果皮含有鹽分,也是原住民鹽巴的來源之一。府城磚仔埕 寫下富商傳奇台灣的鹽田有土盤、瓦盤兩種。清嘉慶、道光年間,府城鹽商吳尚新以瓦盤鹽田提高產量,成為府城最富有的鹽商;現存台南市中西區的「吳園」,就是他在道光年間修建的。瓦盤鹽田俗稱「磚仔埕」,將甕瓦擊破成碎片,鋪在結晶池的的土層上。館內的蠟像有女鹽工跪坐在結晶池鋪設甕瓦,男鹽工從滷缸舀滷水入結晶池的懷古景象。日治時代,台灣鹽開始銷往日本。日人於1919年在台南安順闢建鹽田,以小船載鹽經由運河至安平港,再轉運日本。館內有蠟像重現當年鹽工搬運景況,運河邊有日本警察監督,栩栩如生。安順鹽田的開發,也造成鹽商王雞屎的發跡。王雞屎原本只是一個擺渡人,因載運日本鹽業株式會社的社長,進而有機會承包運鹽而致富。鹽灘機械化 不敵國際競爭二戰結束後,台灣的鹽田不斷廢晒,到了民國70年代,為了節省人力成本,實施鹽灘機械化,鹽工紛紛失業;但晒鹽機械化後,仍不敵國際鹽價競爭,直到2002年七股鹽場終止晒鹽,結束了台灣338年的晒鹽史。戰後初期,鹽的專賣利益是國家重要財源之一,但百姓為了生活,而有偷鹽與私晒鹽的情況發生。早年黑市行情是「一擔鹽換一擔米」,政府為了查緝私鹽,於1947年成立鹽警隊,鹽警與國軍擁有相同的配備,因此鹽警又被稱為「鹽兵仔」。為了監視各鹽場,政府又於1948年在全台各鹽場設立21座碉堡,作為鹽警崗哨。鹽警制度於1977年廢止,而鹽警崗哨目前全台僅剩6座。鹽鐵小火車 運往專業碼頭台灣每年夏秋間多颱風,因此並非一年365天都可晒鹽,其中年3-5月的陽光與風力充沛,蒸發量較大,正是晒鹽的旺季,每3天可收鹽一次,每個結晶池可收鹽250-350公斤。6-9月常有颱風,鹽場多停晒。10月至隔年2月,日照較短,蒸發量較慢,是晒鹽淡季,每5天可收鹽一次,每個結晶池只可收鹽200-250公斤。館內展示一輛西德SCHOMA的3汽缸運鹽小火車,這輛4公噸的運鹽小火車,採購於1971年,可牽引40公噸(6節車廂),運鹽小火車與台糖小火車都是「五分車」,可彼此相通。鹽鐵來往於鹽灘區,再透過糖鐵與台鐵相接,轉運至高雄港。高雄港13號碼頭,是台灣鹽出口的專業碼頭;這輛運鹽小火車於1995年台鹽改為公路運輸後才退休。館內除了介紹台灣鹽之外,也介紹世界各地的鹽岩、鹽丘、鹽原、鹽盆、鹽湖、天然滷水等,並以大樹模型說明「母鹽」的用途,包括食品工業、鹼氯工業、道路融冰、畜牧等1萬4000多種用途。仿波蘭鹽礦 世界文化遺產館內建有「波蘭鹽礦」模擬洞穴,坑壁上的大型結晶鹽,呈現波蘭維利其卡鎮的礦區景觀。「波蘭鹽礦」礦區最深處達327公尺,鹽礦內有用鹽雕成的教堂、神像、水晶吊燈、祭壇等,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此外,博物館也製有「古代川鹽之開採」模型,重現戰國水利專家李冰擔任蜀地太守(西元前256─251年)期間,開鑿中國第一口鹽井「廣都鹽井」的歷史。館內陳列的「中國鹽史大事紀」,包括清道光15年(1835年),四川自貢市鑿出深達1001.42公尺的「燊海井」,為世界上第一口井深超過1000公尺的井。「大事紀」讓參觀者了解鹽在歷史、生活、文化上的貢獻。 前一篇文章 【奇美博物館】 南瀛美學基地 西洋藝術殿堂 下一篇文章 橫山書法藝術館 埤塘為墨池 展館作硯石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小童軍義賣餅乾 支持寮國教育螢河鐵路南華好書義賣 所得捐偏鄉小學媽祖畫家曾良美 彩繪慈悲與莊嚴南華推生命教育 培育生死教育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