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實體與虛擬 涵蓋生活一切領域 元宇宙 建構網路新天地 編譯/韋士塔 |2021.10.23 語音朗讀 34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元宇宙可能讓醫療方式出現重大變化。 圖/美聯社元宇宙結合現實與虛擬世界,應用範圍相當廣泛。 圖/美聯社臉書看好元宇宙的前景,正積極投入這個領域。 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元宇宙(metaverse)近來成為熱門話題,許多知名企業的高管都開始討論這項創新技術,部分人士甚至以「下一代的網際網路」來描述這個概念。社群網路龍頭臉書已決定大舉招聘相關人才,新加坡富豪林榮福更創立一家足球科技公司,攜手足壇巨星C羅,推出足球元宇宙平台ZujuGamePlay。元宇宙由「 meta」(超越)和「 verse」(宇宙)組成,最早出自美國科幻小說作家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1992年出版的小說《潰雪》(Snow Crash),其構想是當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世界將是實體和虛擬的結合,且每個人都在虛擬世界中擁有一個化身,透過化身進行社交與生活。元宇宙可以視為虛擬實境(VR)的增強版,知名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的模擬技術部門副總裁勒巴瑞迪安(Rev Lebaredian)指出,元宇宙將是不受任何應用程式或任何數位、實體地點限制的平台,並提供互動、沉浸式體驗,是一個可以協同合作的共享虛擬立體世界。以遊戲來比喻,大型線上社交遊戲如《要塞英雄》(Fortnite)等,由用戶建立的虛擬世界,就已反映出元宇宙的部分元素。新冠疫情期間,視訊會議工具讓各地的同事串連起來,也是網際網路未來的發展方向。分析師指出,元宇宙和VR的比較,如同智慧手機和1980年代的笨重手機;用戶可透過頭戴式裝置進入元宇宙,透過自己的數位化身連結各種數位虛擬世界。此外,元宇宙幾乎涵蓋生活的一切領域,不僅限於遊戲。關於數位世界和虛擬實境、擴增實境(AR)的話題,每隔幾年就會引發討論,但一直沒有突破性的進展。然而,VR技術和網路連結速度,已進步到實現元宇宙所需水準,讓這個概念再次受到關注。一些富豪投資人和大型科技公司對元宇宙前景充滿期待,也希望搶先掌握未來趨勢,並創造成長動能;例如,臉書已把打造元宇宙視為首要任務之一,但相關人士認為,元宇宙的構想要真正實現,至少仍需10到15年。遊戲產業也高度重視元宇宙,開發商Epic Games的執行長史溫尼(Tim Sweeney),長期以來一直提及他對元宇宙的展望;過去幾年,網路遊戲不僅讓玩家共享互動世界,更開始擴展產品種類,在數位世界舉辦音樂會、品牌活動等,成為元宇宙的雛型。此外,3D開發平台Unity正投資「數位雙胞胎」(digital twins),為用戶在不同的領域創造分身。過去,數位分身僅出現在高階製造業領域,原因是打樣成本過高,但透過數位技術創造虛擬樣品,並進行模擬測試,可大幅節省成本。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數位分身的成本持續下降,預期將日益普及。元宇宙的重要領域固然是遊戲,但許多人的願景是讓這項技術成為社會人際互動的核心。例如,臉書的Workplace虛擬實境會議應用程式,以及名為Horizon的虛擬社交空間,都使用化身系統。除了遊戲、社交,元宇宙的重要發展與應用,還包括教育、娛樂、旅行、購物,甚至醫療;例如,在元宇宙建構的虛擬世界中,可獲得全新的影音體驗,使用者甚至可以成為影片中的主角。以醫療來說,手術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元宇宙能夠進行模擬教學和手術過程的引導,大幅提高成功機率。專家指出,元宇宙的概念僅具雛型,目前的話題只是初步共識;但風險投資人、電商巨擘亞馬遜前高管波爾(Matthew Ball)為元宇宙提供相當完整的註解:這是一項具備即時、包容性、經濟屬性、連接性、創造力的概念與技術。元宇宙已顯示出其巨大的潛力,儘管發展仍在早期階段,但隨著軟體、硬體和基礎設施持續升級,元宇宙將在各領域成為主流,甚至顛覆人類的生活型態。 前一篇文章 避免走向邪惡 須制定理想規範 虛擬世界 潛在風險更複雜 下一篇文章 貧民窟小孩 開發清潔、便宜、可靠的能源 走路就能發電 讓社區亮起來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2【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3【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6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7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85月為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密市宣布2025.06.2809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10新北市府宗教諮詢委員 金光明寺獲聘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材料銀行 賦予回收建材新生命研發「鈣鈦礦」電池 輕巧且耐用10年 日本新技術 把城市變太陽能農場 作者其他文章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材料銀行 賦予回收建材新生命研發「鈣鈦礦」電池 輕巧且耐用10年 日本新技術 把城市變太陽能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