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英
「我退休以後,想搬到鄉下,找塊地,種些蔬菜瓜果,過過山中無甲子的神仙癮。」
這是老公從年輕時就懷抱的退休夢,但對我來說,那卻是個不切實際的夢,因為飽受各種不知名頑疾纏身的我,更需要的是便利交通和醫療院所。倘若住在遠離塵囂的鄉野林間,或許清靜,然而生活機能大打折扣,看病求診還得越嶺涉水、舟車勞頓,實在太辛苦了。
所以,平時無聲勝有聲的我們,為了房事,經常激辯得火花四射,然而彼此想法有如平行線,毫無交集。不過自從去年開始,我不斷在神經內科、心臟科、風溼免疫感染科、復健科之間來回奔波,他看在眼裡疼在心裡,言語間逐漸透露出不一樣的築夢思惟。
那天,聽到老公與仲介朋友通電話,提到看屋條件是希望附近要有公園綠地,離醫院近一些,或至少是方便抵達的車程範圍;屋齡不必太新,但高樓層一定要有電梯設備……躺在床上側耳傾聽的我,嘴角不禁泛起微笑,這家園藍圖相當符合我的需求,心中竊喜著他又變回當年寵妻的好老公了。
其實目前居住的大樓環境還不錯,學校近在咫尺,方便早晚運動;過兩條街就有便利商店和飯館,無須開車就能解決採買和三餐,也有YouBike和公車站,南來北往無所不利。只是孩子大了,各奔前程,偌大坪數徒增負擔,因此考慮「瘦身」,遷居到小公寓,兩人結伴共度晚年。
提起看房,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當時的心情,充滿對建立新家庭的憧憬,想像畫面是滿屋子的嬉笑熱鬧,期待子孫齊聚滿堂;而今,則是抱持著對老後生活的安頓心情,想像的場景已替換成一屋子的寧靜安詳,只期盼孩子自立門戶時不要住得太遠,方便相互照應。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思想潮流也跟著在變。兩代同堂已是不易,更遑論要三代同堂,今後獨居生活會變得愈來愈普遍。所以,學習獨老和自立更生,已成了退休老後的必修學分。
因此,當我看見新房旁邊緊鄰老人活動中心,廳前有塊空地可以「拈花惹草」,還有管委會協助照看與打理環境,跟孩子家又只「一碗熱湯的距離」,心想:「就是你了!」
未來家園,是一個宜動宜靜、頤養天年的好處所,我滿心期待著新生活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