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德聖
我不喜歡吃老人菜。
所謂老人菜,就是上了年紀的人喜歡吃的菜。被我歸類為老人菜而排斥的,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芥菜。
從小我就對芥菜無任何好感,總感覺散發著一種抑鬱的老人味且充滿苦味,一點也不可口。想必古人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因此新鮮芥菜很少直接食用,而是加工製成各種醬菜,酸菜、福菜、梅干菜和榨菜,都是芥菜的加工品。
只可惜母親不是古人,對於芥菜的處置永遠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將大把大把的芥菜放在湯裡烹煮,變成一道似菜又似湯的食物。
過度烹煮的菜葉呈現橄欖色,在湯面上漂浮著,一點也無法引起小孩的食欲。更可怕的是,雖然自動從目光中刪除,卻無法從餐桌上刪除,一餐、二餐、三餐……延伸成一天、二天、三天。
棕褐色的菜葉黯淡無光,油膩的湯頭日益混濁。偶爾幾次喪失理智,將筷子伸入湯中夾起菜葉,卻被它的軟爛和綿延不斷所遏止。最後象徵性地品嘗一小口,算是我對芥菜的懺悔。
教人懊惱的是,我對不悅感的遺忘速度,遠遠超過痛苦的出現頻率。
那年冬天,我乖謬反常地在菜園種下芥菜。輪迴的宿命,不只在歷史重演,也在我家餐桌上,主角由母親換成我;而那一小口無法完成的救贖,仰賴我更多的付出。
我不斷研究食譜,發揮巧思和創意。遵照古法,煮了雪裡蕻和衝菜;加上匠心,煮了芥菜水餃。漸漸地,芥菜被遺忘在餐桌上的時間縮短了。
當我看見女兒捧著一大碗公的芥菜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神情,兒子爭搶著餐桌上數量不多的芥菜水餃時,不知是芥菜變美味,還是我變老了,倏忽覺得,芥菜是屬於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