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念佛」與「念佛法門」 的現代理解與釋疑(四)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2021.10.10
2081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念佛」修行功德之解析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引述了《長阿含經》卷五之中《闍尼沙經》所敘說的故事,來說明「念佛修行」的功德。這一部《闍尼沙經》在南、北傳佛教中都有流傳,在南傳上座部《巴利文大藏經》中的《長部》中是第十八部經,巴利文的經名為:Janavasabha Sutta,在漢傳的《大正新修大藏經》中所對應的經典為《長阿含經》中的第一分第四經《闍尼沙經》(第一部第三十四卷)以及《佛說人仙經》(第一部第二一三卷)。

對照南傳與北傳大藏經中的這三部經文,雖然文字有差異,但是敘事的情節內容幾乎完全相同,可以說是同一部經的原型,以三種版本同時在南傳與北傳佛教中流傳,可見這部經流傳之廣泛,值得我們特別關注。接下來,我先重述其概要,然後為大家解析其中所蘊含的深層義理。

本經的背景是佛陀在那提犍稚(那提迦城)行腳的時候,因為遺漏未替摩揭陀國的信眾授記(預言)他們命終後投生於何處,阿難尊者特地請求世尊為他們授記。而當時,有一位名叫闍尼沙的鬼神(夜叉)現身告訴佛陀,大梵天王曾化身為梵天童子到三十三天為諸神講述四念處、四神足、七定具、通達正覺的三路徑等微妙無上的正法,皈依三寶後就能夠斷除三結,進入預流,達到正覺。

在《闍尼沙經》中,這位名叫闍尼沙的鬼神只是含糊地說他的前生是一位「人王」,並未具體交代究竟是誰,而在南傳巴利文《長部》第十八經以及北傳異譯本《佛說人仙經》中,這一位藥叉則坦白明言自己就是摩竭陀國頻毘娑羅王(Bimbisara)的轉生。

從表面文字上來看,這一部《闍尼沙經》好像只是在講故事而已,若要進一步了解這部經的深層義蘊,首先要有一個問題意識,為什麼阿難尊者那麼在意鴦伽國等十六大國有命終的人,佛陀都為他們授記,而唯獨摩竭陀國人皆是貴族,受到國王的信任,但有人命終時,卻沒有得到佛陀的授記?為此,阿難還專程前往佛所,頭面頂禮,特別為摩竭陀國人向世尊請願,懇請世尊為他們命終之後的去處授記。佛陀在為他人授記,預言其命終之後的去處這件事,為什麼引起阿難尊者那麼大的關注與重視?這當中有些什麼樣微言大義與玄機?這件事與「念佛」修行之間,又有什麼關連性?

要釐清這些問題的前提,就是要如實理解佛教之「生死流轉」與「十方三世」的宇宙人生觀,以及「斷除煩惱」與「證得涅槃」的修道解脫觀。有情眾生的生命是在「十方三世」的宇宙中經歷無窮無盡的「生死」交替,在六道世界中流轉沉浮,唯一的出路就是修持佛法,斷惑證真,最終達到涅槃解脫的境界。

就勝義諦而言,一切有情的生命都是不生不滅、無始無終的,然而從世俗諦觀之,有情的生命是極為有限的一期接著一期的分段生死,每一期的生命充其量不過是短短的百年,而且往往在「老、病」的摧殘下步入一期色身的死亡,然後隨著業力的牽引,來生不知流落何方,這樣的生死情境對於有志修持佛道者而言,就構成了嚴重的限制與障礙。因此,理想的情況是,即使是在生死流轉的大環境脈絡下,修持佛道的行者也能夠生生世世,都能在佛道的路上循序漸進,而不會退轉,更不至於誤入歧途或墮入惡道,而終就可以證悟解脫之道。

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佛陀對於佛弟子命終之後去處的授記預言這件事,就能理解其關鍵與重要性了,也可以體會當初阿難尊者為何如此關注及重視摩竭陀國人能否得到佛陀授記這件事了。對任何人而言,即使身處生死輪迴的大海浪潮當中,甚至於還遭遇到種種橫逆不幸,但是如果能夠一心繫念佛陀的慈悲、智慧與功德,就能夠在佛道上不斷邁進而沒有恐懼。

以頻毘娑羅王為例,他是被自己的兒子阿闍世太子為了篡奪王位所弒的,臨終之際,一心念佛而捨報,所以不墮三惡道,而生在天上,七返生死就可以證得涅槃,與「四不壞信」的「佛不壞信」相呼應。雖然《闍尼沙經》的異譯本《佛說人仙經》與南傳《長部》第十八經中沒有「一心念佛」一句,但是在支謙譯的《未生冤經》中,也說瓶沙王(即頻毘娑羅王)「念佛不忘」,死後生天,此處「生天」的意義,不在於享受福報,而在於「不墮惡道」,而且能進證菩提。因此,不墮三惡道、生天、決定向三菩提,就是「念佛」法門的主要意義及功德。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