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開一次便少一次的門。」我追蹤的餐廳在Instagram發了影片,是他們店門口的鐵門緩緩升起的影片。金屬鐵捲門像魔術師的布幕,印在玻璃門上的店名在鐵門的上升中浮現。店家的文章中,宣布他們即將在十月初關閉的消息。
圖/泱汀
文/謝瑜真
「每開一次便少一次的門。」我追蹤的餐廳在Instagram發了影片,是他們店門口的鐵門緩緩升起的影片。金屬鐵捲門像魔術師的布幕,印在玻璃門上的店名在鐵門的上升中浮現。店家的文章中,宣布他們即將在十月初關閉的消息。
仔細想想,追蹤這間店已經大約兩年時間,但因為距離的關係,我從未去過。當初為什麼會知道它呢?在回憶的皺褶中翻來攤去,才想起是某個朋友向我推薦的,但那個朋友現在也許久沒有聯絡了。
社群是種奇妙的東西,即使你從未見過一個人、從未到過某個地方,你也能從中去窺知他們。在手機螢幕上,我看著這間店辦的每個展覽、每道新菜、每個布置的小巧思,現在看見他們與所有員工及朋友的大合照,竟然也覺得感傷起來,彷彿我也是他們的熟客之一。
我點開那個久未聯絡的朋友的帳號,發現他在這些日子中也過著自己的日子,並且,我們還是好友關係。
「在結束前,歡迎來找我們玩。」店主寫著這樣的句子,文字中沒有傷感,有著只是世事的輪轉,就像季節的替換一樣。我看向日曆,計算著到訪與道別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