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兒童缺鋅 挑食惹的禍

陳玲芳 |2021.09.30
904觀看次
字級
林口長庚兒童胃腸科醫師趙舜卿,引用研究資料指出,有近4成年輕兒童缺乏微量元素「鋅」,尤其挑食兒童更加嚴重。圖/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新冠疫情雖趨緩,但孩童外出運動量仍明顯較以前大幅減少,活動量少加上營養不均衡,恐影響孩童成長。有醫師引用研究資料顯示,近4成兒童缺乏微量元素「鋅」,而且兒童缺鋅的情形,在挑食者身上更加嚴重。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科醫師趙舜卿表示,以往研究顯示,體內「鋅」含量與成長發育相關,若長期鋅攝取不足,兒童可能會產生身高較矮小或生長緩慢的問題。為了解微量營養素對兒童成長的影響,針對台灣年輕兒童4-7歲共203位,進行微量元素(鋅、鐵、銅)缺乏對發展和活動力的影響臨床研究,發現成長發展或活動力較差孩童中,有較多比率「缺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今年七月國際醫學期刊Nutrients。

5歲幼稚園中班小男孩,因為幼稚園老師發現其學習專注力和玩遊戲活動力表現較差,被家長帶至大醫院兒童神經內科與心智科檢查檢查,結果發現並無神經系統疾病,也排除過動與自閉症等疾病。因小男孩被發現同時有生長遲緩問題,被轉至兒童胃腸科門診。

經飲食內容與進食行為評估,發現孩童長期有「挑食」行為,血液檢查報告發現血中鋅濃度很低(54.1ug/dL),正常血中鋅濃度介於70~120ug/dL。於是藉由飲食衛教、營養品介入與鋅片補充3-4個月後,小男孩的食慾和挑食行為改善,體重增至理想範圍,鋅濃度也回升至正常。幼稚園老師覺得小男孩在學習專注力和玩遊戲活動力的表現,都有很大進步。

趙舜卿建議,含鋅量較多食物,例如乳製品(如切達乾酪或全脂牛奶))、雞蛋 、堅果類、豆類 (如扁豆) 、洋菜、榖類(如小麥、藜麥、燕麥、胚芽米)、南瓜子、黑木耳、松子等,家長可多嘗試給孩童食用。若孩童有長期偏挑食、發展較慢或體能活動力較差情況,家長可尋求醫院評估與檢查有否缺乏微量營養素的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