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藝文特區林肯中心大都會歌劇院(左)9月27日開演,搭配已經先行公演的紐約愛樂,給紐約的復甦增添動力。 圖╱陳麗卿
紐約愛樂「大團圓」,停演五百五十六天後重新登場,Alice Tully表演廳外海報寫著「從寂靜到歡慶」(FROM SILENCE TO CELEBRATION),點出紐約客的期盼。 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經過長達五百五十六天的「中場休息」,全美最悠久樂團之一的紐約愛樂(New York Philharmonic)終於在9月17日再度登場,展開新一季的演出,大都會歌劇院27日也開演,大蘋果藝文特區林肯中心活力再現,象徵著紐約復甦又邁向重要的一步。
紐約在Covid-19 新冠病毒疫情初期受創嚴重,紐約愛樂被迫取消2020-2021年的演出,票房損失高達二千一百萬美元,經過十八個月,「從寂靜到歡慶」紐約愛樂終於回來了!
紐約愛樂大本營林肯中心的David Geffen Hall正在整修,恢復公演選在一旁較小的Alice Tully Hall ,座位有限。但展演廳外一長排海報,訴不盡粉絲的熱烈期盼,「紐約過去這段時間等於死寂得可怕;沒有劇演、沒有舞蹈、沒有音樂會,這教人日子怎麼過啊!」一位上西城居民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受訪中如此哀嘆!
紐約愛樂的復演有如紐約活力再現,紐約客那種感覺又回來了,「就是想出外跟別人一起享受城市的美好,紐約不該就是如此嗎?」
進場的聽眾都得帶口罩,出示CDC疫苗接種卡;對樂迷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我就是想出門,跟大家在一起。」
不只是樂迷悶壞了,樂團成員在過去五百多天也碰不到面;除了上月中央公園大草原的公演外,在紐約疫情最嚴重期間,只有少數團員機動組合,搭著小貨卡機動在市區巡演,表達對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感恩,同時激勵紐約市民。大多數團員只能待在家裡,散居全美各地,或是暫時回國陪父母,對他們來說,9月17日有如紐約愛樂「家庭大團圓」,大多數人也是引頸期盼!
過去一年演奏一百三四十場,團員總覺得是理所當然,一場接著一場,有時會覺得有點疲憊。這次新冠疫情來得凶險,這樣長時間連公演的機會都沒有,才會特別珍惜這個空間及聽眾;團員更有一種重生的感覺,歡喜迎接「大團圓」。
感受最強烈的應該就是荷蘭籍的指揮Jaap van Zwrden。他在疫情期間都留在荷蘭家中,好長時間受到禁航令影響也沒有辦法回紐約,當然無法跟團員直接溝通。也許是時運不濟,也有太多的莫可奈何,在紐約愛樂好不容易「大團圓」之際,卻傳出這位2018年接任的指揮將在2023-2024間交棒。
指揮的際遇也許令人同情,不過在愛樂三十年的小提琴手認為,愛樂能夠在紐約回到常態,也許是很緩慢,又帶點一廂情願,「可是方向沒有錯,我們也樂見由此起步向前行。」
帶著紐約向前行的藝文動力當然不只有紐約愛樂,時報廣場這一陣子密集推出「把幕拉起來」活動,力推逐步上檔的百老匯秀,緊接著大都會歌劇院9月27日也已登場,大串演的音樂、影藝活力將全面迸發。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紐約主播難掩興奮,「那種城市的感覺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