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九月二十一日是國際失智症日,國際失智症協會(ADI)公布二○二一年最新失智症報告,估算全球有四千一百萬失智者尚未被診斷,未來將有一波「診斷需求海嘯」來襲。九成臨床醫師觀察,疫情導致許多民眾延遲診斷及就醫。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疫情期間,失智者因各項服務暫停明顯退化,政府應強化失智據點的服務量能及可及性,以延緩失智者的退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失智症為全球十大死因第七位,二○二一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球五千五百萬失智者中仍有百分之七十五未被確診,在中低收國家比率高達九成。國際失智症協會執行長寶拉・巴巴里諾(Paola Barbarino)表示,醫療人員對失智症缺乏正確認知及對失智症的刻板印象,使得失智者無法早期診斷、獲得幫助,加上缺乏訓練有素的專家和可用的診斷工具,導致診斷率過低。
賴德仁表示,根據衛福部今年五月公布的「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去年九月獲診斷及服務比率達百分之五十四點一,亦即百分之四十五點九尚未診斷。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台灣失智人口有三十萬三千二百七十一人,未被診斷出來的失智者有十三萬九千二百零一人。
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說,提升民眾對於失智症的正確認知,是提高確診率重要的一環,如果出現記憶喪失、規畫或解決問題有困難、難以完成熟悉的事務、時間地點易混淆、難了解視覺形象及空間關係、說話或書寫出現語言問題、失去找到失物能力、判斷能力下降、退出社交活動、心情和人格改變等警訊,應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