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新話】 心中的排行榜 懷念李行導演及《養鴨人家》

文/陳煒智 |2021.09.18
1153觀看次
字級

文/陳煒智

以前就曾經想過,若要我選幾部最能代表「台灣」的電影,會有哪些作品上榜?

想來想去,李行導演、張永祥編劇的《養鴨人家》始終高踞在這個從未真正成形的榜單之上,而且,名列前茅。

《養鴨人家》擁有緊接地氣的風土民情,電影裡與所謂「威權年代」密切相連的政治宣導和國語推行、國民教育推行,是它很重要的特色之一,這些線索柔柔地隱身在故事情節、人物塑形當中,當我們回頭重看,不經意之間挖掘出來時,那種親切的趣味,也讓整個觀影過程更富興味。

這是一部極具「官營片廠」面貌的作品。它拍攝鴨農改良品種,特寫纍纍的鴨蛋,水塘裡白羽綠波的悠游姿態令人神往,還有農展大場面「四健會」從白天到晚上的豪華氣派。然而,通篇看下,《養鴨人家》沒有政令宣導的生硬感,更多的是在「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中,盈盈散射的盎然生機。

李行導演逝世,眾人紛紛懷念這位「台灣電影教父」的名山偉業之作;總統褒揚令裡直接提到四部電影——《秋決》、《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早安台北》;但對我而言,更該與《秋決》躋身其中的,絕對是《養鴨人家》。

李導演在這裡,以無與倫比的珍惜心情,細細描摩他所鍾愛的人、事、物,那份溫柔,幾乎要在快二十年後的《原鄉人》,我們才終於再次見到。他呵護著電影裡的每個人、每個心情,就連肩負了「反派人物」戲劇作用的歐威和游娟,都是活靈活現、飽滿自在的存在。

回首當年,《蚵女》的成功為中影的「健康寫實」路線注入一劑強心劑,但真正要到第二部健康寫實電影《養鴨人家》完成,這條製片方針才真正完全被鞏固。

《養鴨人家》承襲「健康寫實」的脈絡,一方面希望能展覽台灣社會蘊涵著的正能量,卻也在不知不覺中,透過這股正能量重新定義了整個時代。

那份濃郁且迷人的人情味,永遠凝結在銀幕上,融在葛香亭在漫天彩霞中趕著鴨子的獨行身影,隨著江明騎著速克達,載著唐寶雲迎著夕陽一路追來的畫面,背景襯著從台灣歌謠〈望春風〉改編化成的電影配樂,溫婉細膩,深情款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