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量資料 預測判決結果 漸成法界日常 機器人打官司 AI律師上陣

編譯/韋士塔 |2021.09.11
1617觀看次
字級
AI在法律界的應用日益普及。 圖/網路

編譯/韋士塔

你的下一位律師會不會是機器人?這個問題在幾年前可能被當成笑話,如今卻愈來愈接近實現。人工智慧(AI)軟體系統,也就是有能力自行升級和「思考」的電腦程式,已逐漸被法律界採用。

應用程式「DoNotPay」最初是免費的聊天機器人,利用AI提供法律諮詢,開發這個行動應用程式的布洛德(Joshua Browder)表示,這個軟體能夠幫助那些權利受到複雜官僚機構和大公司侵犯的人,只要點選螢幕上的按鈕,就能提告。

布洛德把「DoNotPay」稱為「世界上第一位機器人律師」,它能幫助用戶起草法律信函,只要提出問題,例如對停車罰款聲明異議,AI就會提供建議。布洛德說:「我過去曾被開過許多不合理的罰單,後來我發現,如果知道該如何申訴,就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這個應用程式推出後大受歡迎,目前已推出AI律師的法律服務,也能協助用戶寫信處理一系列問題,例如保險索賠、申請旅遊簽證、向政府或企業投訴、退還無法繼續使用的訂房或取消健身房會員資格。

法界人士預期,類似「DoNotPay」的工具會持續增加,或許有人認為人類律師會擔心工作被AI搶走,但事實上多數律師樂見AI興起,因為這些軟體可用來快速瀏覽和分類大量文件。司法界採納AI技術的起步較晚、速度也較慢,但AI法律軟體正逐步成為各地律師事務所的日常工具。

在倫敦The 36 Group律師事務所服務的律師霍布森(Sally Hobson),主要業務是刑事案件;最近,她在一場複雜的謀殺案審理中,使用法律科技新創公司「亮度」(Luminance)推出的AI軟體,因為此案需要分析一萬多份文件。霍布森表示,使用AI分析,比人工快了4周,且省下5萬英鎊支出。

「亮度」執行長薇佛(Eleanor Weaver)表示,律師使用AI來輔助工作已經成為常態,目前全球已有55個國家、超過300間律師事務所使用該公司的軟體。

目前,AI軟體在法律界主要扮演助理角色,輔助律師進行資料檢索、數據分析。專家認為,AI具有學習功能,能持續自我改善,並根據不同案例調整分析方式,未來可望逐步接手難度更高的工作,例如設計辯護方案、搜索可引用的判例等。

此外,AI法律助理也能提供合理的預測,透過機器學習功能分析判例後,預測可能的判決結果,讓律師依據這些預測擬定更合適的建議,供客戶參考。

AI法律助理,有機會「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機器人律師,未來也不無可能出現機器人法官。薇佛對這個前景的看法較為保守,她認為機器人無法完全取代人類,司法領域並不是非黑即白,判決時涉及人性化解讀。不過,英國首席大法官薩斯金德(Richard Susskind)教授認為,如果AI能夠準確預測法院判決的結果,或許可以用來協助法院消化積壓的案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