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米純
年近八十的婆婆愛唱歌,我也愛唱歌,周末假日家中無人時,便是我倆的歡唱時光。若下大雨,雨聲和著歌聲,我們可以盡情地唱一個下午;若沒下雨,我們就緊閉門窗,開著電扇通風。長形的房子,只要關上後門,聲音就不易外傳,加上婆婆還自創把宅配的充氣包材塞住門縫,成為天然的包廂,我們樂在其中,完全不用擔心把快樂建立在鄰居的痛苦上。
一整個下午,我們兩人可以唱四、五十首歌,完全不會被選歌、點歌占去時間,因為婆婆有一本自製點歌本,裡面是她自己從伴唱機選歌本中挑選過,又細分為經典、必唱、或是最愛、待練習的歌曲。她一首首親筆謄到小筆記本,並依國、台、日語,按歌名字數分類,所以點歌時非常有效率,完全不用拿伴唱公司那本厚厚的歌本,在茫茫歌海中找出想唱的歌。
婆婆彷彿是我的專屬DJ,總是不假思索地於開唱前輸入歌名,直到歌滿了為止;雖然有兩支麥克風,但婆婆知道我只有假日有空唱歌,所以儘量讓我獨唱。開唱後我總能一首接一首,不論快板慢調、快樂悲傷,我在歌詞情境中同悲同喜,而婆婆也會跟著唱和。
婆婆曾是國標舞高手,會在一旁跟著節拍舞動恰恰、探戈或吉魯巴,而我也會跟著節拍左右腳踏併踏併;有些歌曲剛看到歌名時,我腦筋一片空白,馬上跟婆婆說我不會,婆婆總是很有把握的跟我說,等一下音樂出來妳就會唱了。
果然,探戈的前奏響起,正是于櫻櫻八點檔連續劇的主題曲〈飄香夢〉,歌詞一出來,我馬上就可以接著唱;而很神奇的是,婆婆點的歌十之八九我都會唱,我自己也感驕傲,同時也好奇婆婆為何知道這些歌我都會唱?她笑著說,她猜應該是我那個年代的歌,我多少有唱過或聽過。真是太佩服婆婆的聰明與聯想力了。
有些歌曲沒有那麼熟練,婆婆會指導我,哪裡要高哪裡要低,要用丹田發聲不要用喉嚨,要融入歌詞意境投入感情。她說我的音質不錯,可以再多加練習,我的拿手歌〈野花〉便是婆婆一遍遍調教出來的,咬字音準節拍都夠水準,可惜我自己仍然有點放不開,還是缺了點味道。
有些歌曲則讓我想起自己國中畢業後,北上當女工半工半讀的歲月。一些與出外人相關的歌曲特別能引起共鳴,尤其是〈黃昏的故鄉〉這首歌。那時我在工廠生產線車縫皮包,聽到收音機播放:「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著我,叫我一個苦命的身軀……」初到台北謀職,濃濃的鄉愁在歌聲中一次又一次得到慰藉,即使經過四十多年後再唱這些歌,思鄉情懷仍讓自己不禁哽咽。
感謝所有詞曲創作者及歌者,留下這些好歌,讓我們可以透過歌曲抒發情感,可以隨著歌詞意境穿越時空上天下地,神遊天地與山水之間,所以每到周末我總是很期待可以痛快高歌,兼具娛樂及紓壓,讓往後一整周的心情都能非常平靜, EQ整個變好了。平時鬱悶的心情在歌聲中得到釋放,心肺隨著曲調升降做了很好的伸展,五臟六腑透過旋律的按摩,一整個身心舒暢,其魔力真是值得大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