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貘 吃素不吃夢 神奇偽裝術
圖/怪醫鳥博士
文/怪醫鳥博士
台北市木柵動物園的馬來貘寶寶徵求命名,引起話題,有速食店想徵名「貘絲」,也有人想叫牠「貘菇」,可能都是從「摩」的讀音而來,但其實應該是念「墨」。
有幾種動物被稱為「四不像」,貘是其中一種,早在唐代白居易的〈貘屏贊〉一文就提到「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於南方山谷。」明代也有記載「名曰神鹿,如巨豬,嘴如豬嘴不平」,貘的外型好像幾種熟悉動物的組合,又不太一樣,故有此綽號!
目前在地球上有5種貘,普遍分布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和蘇門答臘等東南亞地區,其中馬來貘是體型最大的貘,高可達110公分,重約250公斤。
貘的體型渾圓肥厚,加上眼睛小小的,感覺很呆萌,而且毛色特別,身體前段都是黑色,後半段是白色,到了後肢又變成黑色。
體色欺敵 草食獨居
這樣的顏色分布是有道理的,因為馬來貘住在雨林,通常在早晨或黃昏活動,光線昏暗;如果趴下不動時,白色部分易被誤以為是岩石,黑色是陰影,有欺敵效果。貘寶寶的體色則是由深褐色底色加上白色條紋和白點所組成,2個月大左右再換成黑白色。
馬來貘如果遇到危險時,除了假裝成石頭外,還有一招是趕快潛到水裡,用牠的長鼻子呼吸。雖然貘看起來有點像豬,但其實牠是奇蹄目(豬是偶蹄目),腳趾是前四後三,血緣跟馬和犀牛反而比較接近;貘的眼睛也跟犀牛一樣細小,視力差,主要靠靈敏的聽覺和嗅覺來偵測食物、避開危險。
貘因為是獨居動物,所以有地盤概念,牠會用尿液留下氣味宣示主權。貘的噴尿絕技可達2公尺射程,所以千萬別隨便站在貘的後方,特別是繁殖季節時,以免被尿洗!
神話故事裡傳說貘會吃掉人的惡夢,可保佑人睡得安穩。據說白居易就是容易頭痛睡不好,請畫師在屏風上畫貘,幫助睡眠,而寫了〈貘屏贊〉。但現實中的貘不吃夢,吃植物,牠喜歡生活在水邊,從植物嫩芽到水生植物都吃,食性很廣。因為人類開發雨林而瀕危,野生貘的數量只剩下3000隻,貘如果知道了,應該自己會做惡夢吧。
貘寶寶的名字想好了嗎?希望不是叫「貘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