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珍 紀錄努力活著的人生 文/黃作炎 |2021.08.07 語音朗讀 27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逃跑的人》反映高工時、低收入的移工困境。圖/曾文珍提供曾文珍正在沿路收集聲音,做為影片音效。圖/曾文珍提供《逃跑的人》片中,草雲和女兒在車上凝望窗外。圖/曾文珍提供移工的生活和一般人一樣,有歡笑有悲傷。圖/曾文珍提供 文/黃作炎長期關注「長照」和「移工」議題,曾文珍坦言,「所有的創作,全都是為自己而拍的」,因為她沒有結婚、沒有孩子、上有父母,未來勢將面臨「老病後如何過好一點」的焦慮。「這一堂生命課題,每個人都必須思考,我就當作是對未來的預習,提前做好心理準備!」2011年,曾文珍拍完新住民女性主題的《夢想美髮店》。之後透過《四方報》創辦人張正與廖雲章夫婦,認識在台灣四處流浪的移工草雲和維興,決定續拍《逃跑的人》,沒想到這一開機,前後融入她們的生活8年──6年拍攝、2年後製。曾文珍如同電腦裡的記憶卡,不斷經歷一趟趟沉重卻又刻骨銘心的旅程。下決心為家人犧牲曾文珍事後常想著,如果換成是自己,是否能像這群人一樣,願意為自己的家庭如此犧牲奉獻?是否肯為了做好工作,下決心努力學印尼文、越南文,去跟不同語系的人溝通?為了理解移工的家庭文化和生活脈絡,曾文珍親自至越南拍攝2次,以釐清內心的疑問:「為什麼她們要來台灣工作?她們說家庭很貧窮,究竟是窮到怎樣的狀況?」看過之後,曾文珍確信,所有的一切,果真是台灣人無法想像的。模糊身影化為看護台灣目前有高達71萬名東南亞移工,在路上、公園、醫院、市場……常能見到一些推著輪椅、照顧老人的外籍女性移工;假日在公共場所,也常能聽見同樣黃皮膚的人,講著台灣人不熟悉的語言,但話說回來,台灣人對這些來自東南亞的新朋友,又有多少理解?這些占移工總數1/4的女性勞動者,透過兩國仲介,被引進到台灣的照護機構及家庭,擔任看護或家庭幫傭,她們努力學習照護技巧與中文,希望在異國能遇到一位好雇主,模糊的身影,全部被統歸為「台灣的社福移工」。移工夢的斑斑血淚但另一方面,她們同樣是自己家裡的女兒、姐妹、妻子或是母親,與你我一樣煩惱家中的經濟問題、擔心賺了錢卻誤了青春、離久情疏愛人變心、因丈夫有外遇而難過、因見不到家人而流淚、想爭取雇主同意休假時能報讀印尼空中大學、努力存錢編織日後返鄉的創業夢……至於這群「不告而別」的移工,處境更困難。她們或因制度僵硬不公及雇主不同意,不能轉換工作;或受不了雇主長期不合理對待,寧可鋌而走險逃離;或因各種原因將被送回母國,卻憂心當初向親友借貸的保證金難以歸還,不得不合法轉為非法……合法變非法難生存由於非法身分,「逃跑外勞」失去合法居留權,不但要擔心隨時會被警察追緝遣返,尋找工作也常被欺瞞壓榨,生病也無法使用全民健保就醫治療,工作及生活都難以安定……偏偏這樣的身影,在台灣屢見不鮮。多年來,曾文珍陪伴移工們一路奔走,卻成果有限。「片子看到最後,某種程度其實是在打臉台灣!」她犀利地說,移工所面臨的嚴苛勞動環境,以及支撐原生家庭的壓力等,逼迫她們不得不逃跑,但管理單位卻選擇不聽不聞,一切只依法行事。不少移工骨灰歸鄉片中,移工的人生同樣有淚、有笑,有歡喜、有哀傷,也有惋惜。像是劇中的主角草雲,曾被騙過、不得不逃跑,為了生存,即使身體嬌小,也得扛起水泥、蹣跚在工地打零工。她嘗盡各式各樣勞苦和辛酸,遇到困難卻不放棄,不斷奮力保護自己,最後熬過艱難,幸運找到視她為家人的雇主,而她也認真負責,陪雇主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與片中其他身心嚴重受創,或化為一罈骨灰歸鄉的移工姐妹相較,草雲自認還算是「幸運」的。她任勞任怨,扛起家鄉的重擔,在歷經4000多個逃跑的日子後,終於安全回到家鄉。天性樂觀的她,在嘗盡人生百味、曲折婉轉,如今在故鄉設法幫助其他有意來台的姐妹,不再重蹈她的覆轍,開啟自身另一片天空。認真活著真是幸運另一位女主角維興,逃跑之後努力在小工廠工作,拿起原本不熟悉的畫筆,在紙上、牆上作畫,用畫作表達、發洩,抒解難以說出口的心事與壓力。她心繫家人,珍惜曾經照顧她的貴人。《逃跑的人》英文片名為《Lucky Woman》,取意兩位女主角選擇「吃苦如吃補」的人生,雖苦猶樂,甘之如飴。就像努力活在這世上的男女,奮力一搏,掙扎前行。曾文珍認為,換個角度來看,這部紀錄片也在鼓勵觀眾,原來,社會的角落裡還有這樣認真面對自己的、努力活下去的人,他們在受苦之後,依然樂於助人,以無私的互助,取代哀怨和憤怒,十分難能可貴。「這些來台工作的女性,幫我們扮演了這些角色,她們其實就是我們──努力活下去的我們。讓人們明白:活著,真好!」關心人的生命歷程曾以《春天:許金玉的故事,2002》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導演曾文珍,片中主角是一個養女、一個女工,也是一個女政治犯,在跨越近一世紀的人生中,透過多重角色展現台灣女性堅毅、豐富的生命力。一如許金玉一生執著於理念,生命充沛有力,曾文珍導演對於拍攝紀錄片,同樣執著理想,長達27年間,作品在在關注主角的生命歷程,包括:《台北女騎士,2002》、《世紀宋美齡,2003》、《夢想美髮店,2011》、《長情的告白,2015》、《日落之前,2019》及《逃跑的人,2020》等作品。目前全台灣統計有46萬多名失能老人,卻僅有2萬多名合格照服員,人力跟比例嚴重不足,尤其缺乏年輕人和男性投入。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與穀得電影,曾委託曾文珍拍攝《長情的告白, 2015》,她從5位照顧服務員的角度,觀察被照顧者的家庭,也近距離探索照服員的內心世界。從成衣加工轉行的「鳳嬌」、新住民姐妹「建紅」、師範體系畢業的「佩樺」、中年轉業的「文塗」、還有原住民阿姐「斗佈」,他們都是一個個家庭的超級英雄,不論假日平日,不畏風雨曝晒,走入需要幫助的家庭。在專業之外,他們還會陪伴被照顧者、家屬聊天,不僅照顧身體,也撫慰及溫暖他們的心靈。回憶拍攝過程,曾文珍特別感謝那些願意讓她帶著攝影機、走進家裡拍攝的家庭,「願意被外人用攝影機拍攝自己脆弱病痛的一面,這不是任何人能做到的事,正因為他們的無私,可以使觀眾直面當前社會的現況,省思老照的困境」。 前一篇文章 Johnni Nielsen 義賣為圓台灣囡仔足球夢 下一篇文章 孤島3里長互助挺過黑暗期 自嘲:居民和動物瘦一圈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4【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海底垃圾令人驚呼陳徵蔚 投身淨海不讓海洋哭泣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宸華 藉導覽把人領進佛門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玫君 一年3659小時的修鍊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欣惠 用安定的心改掉積習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李秀慧 善因緣讓逆境變順境 作者其他文章血液充滿特戰兵精神王燕琨 積極追夢身障不設限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轉譯中興莊動人故事楊秋蘋 改造老屋開書店寫眷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