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典名畫》李奇登斯坦的普普藝術 水晶托盤靜物

◎嘯鯤 |2007.10.11
1277觀看次
字級


「水晶托盤靜物」1973年
鎂.油畫布 132×107cm
懷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一九五四年由英國藝術家阿羅威(Lawrence Allowey)首先創用普普藝術(Popular Art)此一名稱,它是指對大眾傳播媒體所創造出來的「大眾藝術」的一個便捷的稱呼,後來又擴充解釋為包括利用大眾影做為美術內容的那些藝術家的活動。當初取名時還有其他名稱,如「新達達」、「大眾寫實」,「新寫實」等,但最後由「普普藝術」(簡稱為Pop Art)勝出。

二次大戰後的現代藝術,傾向於逃避都市文明的壓力,反對那些機械化,非人性的消費文化,抽象表現主義則提供了這種文化滿足,但是,普普藝術的出現,改變了這種優勢,因為普普藝術是直接面對人們所生活的周遭環境,亦即將大眾所生活的環境中所見、所知,以一種大眾所熟悉的形象表現出來,較之抽象表現主義深沈的文化內涵與精神高度,更能被大眾所接受。

尤其美國是大眾文化與都市文明的大本營,英國普普藝術家所創導的大眾文化的內涵,與其在英國,還不如說在美國更能輕易地尋覓得到。

所以普普藝術在英國萌芽,卻在美國找到它真正的歸宿與全然的發展。

所謂「大眾文化」,是指工業革命及其後一系列科技革命的產物,算是一種尖端而前衛的文明,而「大眾文化」便是把流行(其實就是前衛)、民主(其實就是自由)及機械(其實就是指能大量生產,複製產品工業文明)三者結合為一體的一種文化。

換言之,普普藝術家所追求的便是以這種大眾文化或都市文化(因為大都集中在都市)的這種現象,積極的聯結其消費意涵,包括大眾化、大量化、大企業化、低成本,以及年輕、流行、機智、性感等意象的大眾傳播影像做為主要題材來表現。它是對現代文化的一種思考與肯定。

「水晶托盤靜物」(附圖)是美國普普藝術家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作品,他以紅酖綠及黃酖紫,雙補色對為主,黑酖白為輔,將眼前的水果靜物,結構出一種簡約、清晰,略帶廣告和印刷手法的視覺經驗,演繹出美國式大都會的消費文明,將普普藝術推向另一個高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