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bar’s的起司來自全球各地,頗為老饕喜愛。圖/陳麗卿
1934年創立的Zabar’s猶太傳統美食店,1950年由剛從大學畢業的第二代兄弟接手,發揚光大,已經成為紐約上西城美食。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要看一個紐約客夠不夠道地,Zabar’s可能是個不失客觀的驗證指標。
這家位於紐約百老匯街與80街交界的開胃店,已經是猶太傳統美食的地標,上西城的紐約客幾乎無人不知;許多紐約客外派出國多年,最想念紐約居然是Zabar’s食品,特別是那片得很薄很薄的鹽漬燻鮭魚、五花八門的起司、橄欖;還有每日現做的麵包、貝果,連它的咖啡都是那麼經典,令人難忘的紐約日常。
一九三四年來自烏克蘭猶太移民Louis and lillian Zabar夫婦創立了Zabar’s,開始在這裡賣猶太傳統美食,以燻魚起家,料好實在,以客為尊,許多紐約客一試成主顧,至今八十七年來,傳承三代,沒有分店;它不只是上西城的名店,全紐約都有它死忠的顧客。許多人跨區專程來此買點東西回家打牙祭。
有人以街道名戲稱Zabar’s是「百老匯最長的一場秀」,但現實人生上,它的確是美國電影、電視拍攝頻率最高的紐約「現場」,包括《電子情書》、《慾望城市》,還有轟動一時以紐約街坊為主題的《Seinfeld》連續劇、《吸血鬼》音樂劇等,Zabar’s都是不可或缺的場景,有些劇集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
透過這些影視文化的推波助瀾,一時之間紐約客出門帶個Zabar’s袋子變得很潮,連觀光客也知道到紐約最好到店裡打卡,才能秀出「我愛紐約」的門道。
或許因為Zabar’s袋子的含義多元,上西城民主黨國會眾議員Jerry Nadler 偶爾帶著出門,跟選區民眾搏感情。今年一月初眾院通過彈劾川普總統,Zabar’s又成為目光焦點;有人跑去問裡面裝什麼,答案是一本憲法跟中歐、東歐猶太人節慶時吃的巴布卡海綿蛋糕。
可能逛Zabar’s粉絲太多了,光拎個袋子還秀不出他們的死忠,八十七年的老店應大眾要求推出了Zabar’s紀念鞋,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老主顧!
紐約熬了四百二十三天好不容易恢復正常生活了;如何昭告天下呢?曼哈頓區長特別選了五月十日造訪Zabar’s,向一位剛復職的老員工致意,這位九十一歲的員工剛打過兩劑疫苗,安心回來繼續片它細細薄薄的燻鮭魚。他在會計師事務所做了四十年退休後,到店裡來片鮭魚二十六年,許多Zabar’s老主顧都欣賞他的手藝。副區長也帶了一封信表彰他的專業。
大蘋果許多家庭傳統「夫妻店」經歷過好幾波的倒店狂潮,像Zabar’s這樣的家族老店迄今屹立不搖,愈開愈旺;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每周平均有五萬顧客上門,確實是個異數!
經歷過大浩劫的捷克裔猶太高齡作家Renee Feller寫了一本暢銷書《從奧許威辛集中營到Zabar’s》,描述的是二戰期間波蘭集中營的悲慘遭遇,對照紐約再平淡不過的幸福日常 。封面用的是老作家啜飲Zabar’s咖啡的滿足感,也大大提升了Zabar’s的全球知名度。
有機會到紐約,千萬不要錯過到Zabar’s買點東西,享受一下紐約客專屬的時代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