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舉5份國際研究 疫苗混打有較高抗體保護力

 |2021.07.21
598觀看次
字級
泰國疫情嚴峻,將採取疫苗混打政策以增加民眾和醫護人員對變種病毒的抵抗力。圖為曼谷一處檢測站工作的醫護人員。圖/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報導】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今天在「新冠病毒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中,舉出海外5份混打新冠疫苗的相關研究,都顯示有較高的中和抗體保護力。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帶領的研究團隊,今天上午透過「新冠病毒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分析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最新發展,同時也邀北醫大教授嚴明芳,分析近期國外的疫苗科學實證。

嚴明芳整理出5份國外混打疫苗研究,包括西班牙、德國(2份)、英國、瑞典,有4份是研究混打AZ和BNT,最新的瑞典研究則是混打AZ和莫德納。5份研究都顯示,混打疫苗組相對於比較組(不混打),都有較高的中和抗體保護力。

國外研究也試著瞭解,混打疫苗是否會使人體有不良反應。嚴明芳指出,目前發現混打後會出現一些「局部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淋巴結腫大等,但目前國外研究的個案,都沒發現有全身性不良反應(如疲累、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等)。

最新一篇瑞典研究,針對88名曾施打1劑AZ疫苗的醫護人員,第2劑分成2組,分別施打AZ和莫德納。結果發現混打組有較高的中和抗體保護力,雖然2組對南非變異株(Beta)的抗體濃度都下降,但混打的保護力仍較高。

嚴明芳指出目前國外已採用混打的國家,包括加拿大和歐洲多國開放AZ加BNT、莫德納;韓國和越南開放AZ加BNT。比較特別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巴林開放中國國藥(Sinopharm)加BNT;泰國開放科興(Sinovac)加AZ。

陳秀熙研究團隊也提到,加拿大近期防堵Delta變種病毒成功,主要歸功於邊境管制良好,但該國同時也以混打策略,靈活運用疫苗進而提升接種率。目前加拿大疫苗混打比率約20%,值得台灣決策者關注。

針對各界關注的疫苗混打研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9日表示,全世界都如火如荼進行各種假設實證,台灣也有臨床試驗提供寶貴的本土資訊,讓相關政策能更符合科學。他強調,資料爆炸時代,相關數據與研究報告要盡可能多聽多看,再做邏輯判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