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好吃」與「該吃」食材在食譜中的比例,減少動物們偏挑食狀況,動物更健康。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本報台北訊】不只人類會挑食,動物也會,尤其是智商高的巨猿。台北市立動物園內的巨猿看到「好吃」的水果,通常都會秒殺,留下「該吃」的食材,容易造成營養失衡,因此保育員必須不斷更換食譜,減少巨猿偏挑食的狀況。
巨猿習力強、能自覺、會思考等等的特性,讓照養管理處處充滿著挑戰,為了讓這些聰明的動物吃下保育員所提供的食物,就必須好好思考食譜設計。
動物園說,巨猿食譜可分為蔬菜、水果、植栽及乾飼料,占比最大的食材為蔬菜,包括葉菜類、多水蔬菜類和根莖類。但聰明的巨猿們會挑選適口性佳的、多汁且甜的、進食不用花太多時間的食材優先採食,等吃到八分飽後就期待著下一餐,至於蔬菜和植栽這些相對沒那麼好吃的食材,就常常被擱在一邊,造成偏挑食的狀況。
而在群體餵食時,社會位階較高的個體總是會獨占這些水果,較弱勢的個體就只能乖乖吃其他的食材,如此便容易造成某些個體營養失衡、牙口不佳、肥胖或過瘦等等問題。
野生動物的食物應是具有彈性的,因為在野外不可能一年到頭都吃一樣的東西,動物園透露,只要調整「好吃食材」與「該吃食材」在每日食譜中的比例,同時增加同類群蔬菜中替換的頻率及調整餵食順序,就能減少動物們挑食。
動物園指出,當動物對某樣食材興致缺缺、颱風後的菜價飆漲,或因非當季蔬菜導致適口性不佳時,飼料調配中心會在同類蔬菜中選出其他品項,食譜有了足夠彈性後,季節性食物就更有機會被加入食譜中,食材的多樣性能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