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心
課堂上提到「雪裡紅」包子,學生問我什麼是雪裡紅?我說:「就是大家經常看到切得碎碎的、炒小塊四方豆乾的綠色醃菜呀!」學生還是一臉狐疑,碰巧當天學校午餐就有雪裡紅炒豆乾這道菜。
我吃著雪裡紅,心中不禁納悶:明明是綠色的青菜,怎麼名字裡會有紅呢?是不是有什麼浪漫的典故?經過一番查證,原來「雪裡一點紅」,是個美麗的錯誤。
根據網路百科記載,「雪裡蕻,又稱雪裡紅、雪菜、春不老,是源自中國北方的一種鹹菜,通常以皺葉芥菜製成,但也可以用蘿蔔葉或其他菜葉製作。」又,根據國語辭典修訂版:「『蕻』,是菜類的長莖。」宋‧梅堯臣〈志來上人寄示酴醾花並壓磚茶有感〉詩云:「宣城北寺來上人,獨有一叢盤嫩蕻。」
字典上,「蕻」字讀音是「ㄏㄨㄥ、」、四聲,和「紅」讀二聲不同。因為雪裡蕻是正名,所以在字典中有詞條,而沒有別名「雪裡紅」的詞條。
這麼美麗的漬菜名,或許只是因為誤讀而成俗名;也因為學生提出疑惑,我必須弄清楚「雪裡紅」的名稱由來,過程中還學到幾道雪裡紅料理,算是「教學相長」。
其實,生活中很多廣為人知的菜也名不副實,如「螞蟻上樹」沒有螞蟻;「炒蒼蠅頭」沒有蒼蠅;「紅燒獅子頭」更不可能把獅子搬上桌,這部分可以讓大家來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