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 太宗禁戲

文/嚴陽 |2021.07.07
586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傀儡戲也叫木偶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娛樂方式,無論是在宮中還是民間都很受歡迎;但在唐代,有人卻因此而丟了官,這娛樂一度被全面禁止。

貞觀七年(六二三)工部尚書段綸上奏,要引薦能工巧匠楊思齊入朝。唐太宗想試探他的本領,段綸就讓楊思齊製作木偶戲的道具。

這時唐太宗對段綸說:「推薦的能工巧匠,必須對國家有益,你讓他做這些東西,不是鼓勵百工做奇巧的玩意兒供人娛樂嗎?」於是下詔將段綸貶官,並且禁止了這項娛樂。(唐吳兢《貞觀政要‧卷六‧論慎所好》)

段綸有一個不尋常的身分——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而他娶的是李世民的妹妹高密公主。他之所以向唐太宗引薦楊思齊,從他讓楊思齊做木偶戲的道具來思考,可能是讓皇上在繁忙的公務之餘,能適度娛樂,調劑身心。理論上,段綸的想法也沒有大錯:皇帝對於朝廷、社稷、百姓負有重大責任,固然也有休息與娛樂的需要。那他有沒有小過?

筆者看來,還是有,他將楊思齊引薦給唐太宗,應該讓他做些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如諸葛亮當年發明的木牛流馬,或在戰爭中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的弓弩機,或者能夠提升工作效率的紡織機械等,其結果可能就完全改觀了。

從這一件事,也足以看出唐太宗的與眾不同:貞觀七年,唐太宗登基不久,國家經濟建設剛有起色,但發展的道路還很漫長,如果在這樣的時刻,皇帝對木偶戲之類的遊藝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很有可能朝廷上下都會趨之若鶩,即應驗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訓言。然而,此風一旦開了,整個國家就有可能陷入娛樂的癲狂之中,而這已有諸如魏晉「清談誤國」等前車之鑑。

因此,今人對唐太宗當年禁止木偶戲的做法也許無法完全苟同,但是,鑑於他背後的深思考量,我們不得不承認,唐太宗禁戲自有他的道理,值得稱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