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悉的莫內,總在顏色中帶著溫柔和堅定,想起〈乾草堆〉中,時而金黃、時而翠綠的色彩,想起〈印象.日出〉中,紫中帶藍、藍中帶紅的柔和,使我們以為莫內或許是個文靜內向的藝術家。其實,他的人生充滿許多勇於嘗試、大膽追求、堅持自我和叛逆逗趣的故事。
圖/Max
文/花小姐
我們熟悉的莫內,總在顏色中帶著溫柔和堅定,想起〈乾草堆〉中,時而金黃、時而翠綠的色彩,想起〈印象.日出〉中,紫中帶藍、藍中帶紅的柔和,使我們以為莫內或許是個文靜內向的藝術家。其實,他的人生充滿許多勇於嘗試、大膽追求、堅持自我和叛逆逗趣的故事。
印象派大師莫內,出生於一八四 年的巴黎,父親經營一家雜貨店,個性天生有想法的莫內,當然不願意繼承家業,反而想成為一名藝術家。少年時期,他幫人們畫著好笑又逗趣的素描,在家鄉一帶小有名氣。後來,莫內進到藝術學校學習,他不滿意當時傳統的創作方式及題材,不斷嘗試新的創作風格,也結交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一起努力將四季的光影變化描繪下來,最後創立印象派畫風。
除了好友外,莫內也遇見人生的知己及愛人──卡蜜兒.唐斯約。他們一起嘗試在戶外寫生,這在當時並不普及,反而還顯得有點怪異,但他們卻毫不在意。莫內很喜歡卡蜜兒的主意,也為她畫了好幾幅畫,她成為莫內一生中最愛的女人。好景不常,卡蜜兒在生下兩個孩子後就過世了,心碎的莫內搬到吉維尼小鎮上,開始建造花園。莫內的花園充滿睡蓮、小橋和垂柳,成了世人至今都羨慕的世外桃源。
莫內對於創作,有著異於常人的堅持,在不同時間、不同角度及不同光影下,他不厭其煩地嘗試繪製同樣的主題。在他的一生中,總共創作出二十五幅乾草堆、二十四幅白楊樹、三十七幅查令十字橋和兩百五十幅睡蓮。這樣驚人的創作數字,讓人深深佩服他對於繪畫的熱愛,同時也展現出他的才華,因為在這樣重複性極高的創作下,我們卻還是迷戀著他的每一幅創作,並且百看不厭。
不停追尋光影的莫內,眼睛的負擔也日積月累。在晚年時,他的雙眼罹患白內障,視力嚴重受損。當時的醫療技術對於白內障還沒有太多研究,莫內擔心動手術後,恐怕連最後一點光線也看不見。猶豫不決下,莫內選擇只為一隻眼睛開刀,留下一隻朦朧的眼睛。
手術後的莫內沒有因此放棄創作,反而挑戰更巨大的作品,他花費六年的時間完成〈四季睡蓮〉。高齡的莫內把畢生對於光和色彩的研究,全部獻給心愛的睡蓮,當我們站在兩百公尺長的睡蓮畫作前,彷彿真的能夠感受到河面的波動、光影的反射,還有微風與鳥鳴。或許,莫內不是要我們去「看」見什麼,而是透過一幅又一幅的畫作,讓我們感受生命裡那些美好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