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夏天氣候悶熱潮溼,下雨多,是最適合蚊子繁殖的環境。每年七至九月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防蚊」是入夏大事。
常見會叮咬人的蚊子,包括白線斑蚊、三斑家蚊、埃及斑蚊、小黑蚊等。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登革熱又稱為「斷骨熱」,主要傳染源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會出現發燒、骨頭痛、肌肉痠痛、眼窩痛、紅疹等症狀,嚴重會有腦膜炎、甚至死亡,必須慎防。
一般被蚊子叮咬後,首要處理的是癢感。趙昭明說,可以輕拍患部、冰敷方式,以低溫來止癢,千萬不可抓,避免抓破皮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若是被小黑蚊叮咬,奇癢無比,出現嚴重皮膚過敏紅腫、水泡時,一定要就醫治療,會開立口服及外用塗抹的抗組織胺、類固醇或消炎藥治療。
趙昭明表示,夏天避免蚊子叮咬,可噴防蚊液,最有效的是含DEET(敵避)化學成分的防蚊液,但經皮膚吸收,易引起皮膚病變,不要直接噴在皮膚上。戶外活動時,盡量穿通風淺色的長袖長褲,避免皮膚曝露在草叢中。
液態電蚊香含有除蟲菊的味道,能夠驅蚊,但呼吸道過敏疾病患者,建議可在睡前關起房門先點電蚊香半小時,房門打開後等一下再入睡。捕蚊燈最佳使用時機在清晨和傍晚,放置高度以膝蓋以上、低於一百八十公分為宜。
室內則可栽種艾草、洋甘菊、香茅、尤加利、丁香、七里香、薄荷等味道較重的香草植物,都略有驅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