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 安溪城隍穿龍袍

文/謝貴文 |2021.07.01
2916觀看次
字級
台灣為安溪城隍分爐最多之地,圖為中寮安溪城隍廟奉祀之安溪城隍。 圖/謝貴文

文/謝貴文

自明代以來,城隍爺被視為與現世官僚體系對應的冥界行政官,不僅各府、州、縣皆有之,且與地方官分理陰陽、共治轄境。不過,福建泉州的安溪城隍雖屬縣級,但卻頭戴金冠、身披龍袍,且廟宇遍及鄰縣及海外,顯示其地位崇高、香火遠播。

相傳安溪城隍生前乃一名醫,當時皇太后因患頑疾,御醫束手無策,他應詔入宮醫治。皇帝見他衣衫襤褸,取舊龍袍予其披之,後來果治癒太后,乃將龍袍賜之。

這尊穿龍袍的安溪城隍,由於頗為靈驗,不僅深受地方官重視,也是民間信仰的對象,因而聲名遠播,信徒分取其香火至居住地奉祀,造成當地鄉村及鄰近的南安、晉江、同安、惠安等縣皆有分香廟,而有「八閩第一,五邑無雙」之美稱。此外,隨著安溪人移民海外,也將香火帶到台灣及東南亞的華人社會,擁有眾多的廟宇及信徒。

台灣為安溪城隍分爐最多之地,明清之際即有張、施兩姓先民自原鄉迎請香火來台,在嘉義縣鹿草鄉創建中寮安溪城隍廟,再由此將信仰傳播至各地。現今全台供奉安溪城隍者約有兩百多處,但大多為自宅私壇,或是廟內的陪祀神,主祀該神的廟宇有十八座,主要分布在嘉義及鄰近的雲林、台南地區。

明清制度將城隍神定位為自然神,僅能以木主祀之,但安溪城隍不僅刻有神像,且因其為泉州五縣的守護神,還供奉五尊金身,當地稱為「五舍公」。中寮安溪城隍廟最初僅有二、三城隍,後來亦沿襲祖廟作法,增祀大、四、五城隍。這種供奉五尊城隍或其中一尊的形式,乃安溪城隍系統的一大特徵。

又城隍神既是自然神,自無聖誕日可言,但隨著此一信仰日益民間化,各地城隍恢復人格神性質,而有各自不同的聖誕日,安溪城隍即定為農曆五月二十八日,此亦為該城隍系統的另一特徵。早年中寮安溪城隍廟因位處交通要道,周邊本即商家林立,而在每年聖誕期間,各地分爐返回進香,更是人潮絡繹不絕,故有「中寮五月二十八,天頂天下鬧熱」之說。

台灣的安溪城隍多於私壇供奉,主要在提供信徒問事服務,因民間常將個人的疾病或家庭的不平安,歸因於陰魂作祟所致,而城隍乃掌管陰間之神,最能對治這些陰魂。尤其安溪城隍分香來台後,已無官祀的包袱,又不受轄境的限制,自然是最適合辦事的城隍神。

從官祀到民祀,從原鄉到台灣,安溪城隍已不再如縣老爺高坐公堂之上,而是走入鄉里、進駐私宅,更近距離地為信眾排憂解難,持續發揮主宰冥間的職能,也為此一信仰的民間化與地方化留下見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