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川去年於墾丁台26號公路騎自行車時自拍。
圖/《大家健康》雜誌提供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疫情下,我還要打一場個人戰役」,前衛生署長、現任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葉金川,無懼淋巴癌復發,今年七十一歲生日前夕發願,要在二○二七年、結婚五十周年之際,陸續完成他未竟的夢想,包括倫敦看歌劇、南澳洲看袋鼠,繼續不斷的寫作,及在台大醫學院同學畢業五十周年時,出版與同學有關的書。他自信滿滿地說:「誰說老人不能有夢?誰說癌症病人不能有夢」?
今年六月二十九日,是葉金川七十一歲生日,因為疫情,感覺跟去年一樣冷清,但卻獲得一份彌足珍貴的生日禮物,「老天給了我額外的幾年時間,可以好好生活」。
挺過療程 擺脫病魔威脅
去年年初,當血液腫瘤醫師告訴他:「葉教授,應該是淋巴癌復發了。」葉金川馬上查資料,能完全緩解三成、部分緩解三成、治療無效四成。即使一年中有將近四分之一時間,要住院治療或與副作用纏鬥,葉金川仍無懸念,決定勇敢面對,「其他時間,我仍然維持工作、旅遊,和實現我的夢想清單」。
當時新冠疫情剛爆發,台灣禁止中、港、澳居民入境台灣,並發布旅遊警戒及居家檢疫等規定,電視政論節目每天討論疫情,葉金川也受邀參加,當時卻開始一直咳嗽,原以為是氣喘並不在意。直到發現肋膜積水,做骨髓穿刺及正子電腦斷層掃描,病理與影像報告都顯示淋巴癌復發,已侵犯肋膜、腹膜腔和骨髓,是第四期淋巴癌。
回想二○一五年初,罹患二期淋巴癌,採用電療加標靶治療,治療過程順利,不料五年後復發,葉金川去年從五月底開始進行化療、標靶治療,一直到十月底,共完成六次治療,持續追蹤至今年六月八日,最後一次CT追蹤檢查,已經完全看不見陰影,「可以確定的是,我至少會有一段時間沒有癌症的威脅了(緩解)」。
超級病人 心思海闊天空
每次進行化療都要耗費很多時間,葉金川印象最深的是,進行第二次化療時正值七十歲生日,一個人待在病房(太太回花蓮家休息)、呆看窗外的星星。回想起六十九歲生日,正值出版《退休,任性一點又何妨》一書,當天舉辦新書發布會,有百餘位親朋好友、媒體朋友出席,對照之下,七十歲生日格外落寞。
因為生病,又有新冠疫情,葉金川這一年的生活,與剛退休那幾年很不一樣。有一次回診,醫師問這位「超級病人」(當年人稱「醫界印第安那瓊斯」的公衛專家),「今天早上做了什麼事」,葉金川回:「早上去騎自行車,大約花一小時半、騎了三十公里。」。醫師又問:「多久運動一次?」他說:「現在比較少騎車,多半走路,每天走六到十公里。」醫師驚訝地說:「我一周的運動量,都沒有你一天多。」
這次生病後,太太到花蓮陪伴照顧,葉金川才體認到,「原來幸福很簡單,有人陪伴就是幸福」。他也感謝醫師,給了他幾年緩解時間,「我現在可以隨心所欲,做我想做的事,實現海闊天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