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形才能算是善修慈心呢?要對上親、中親、下親、上中人、中中人、下中人、下怨、中怨、上怨的九種人,乃至五道眾生,悉皆平等對待。把眾生當成父母、兄弟、子女、朋友等對待,常為他們做好事,常想利益他們,使他們得到安樂。如果這種心能遍滿十方的眾生,就叫做善修慈心。除此之外,要能給眾生欲界樂,乃至三禪、四禪的快樂,才叫善修慈心。
以上所修的慈心,叫做眾生緣慈。這是凡夫或初果、二果、三果有學的行人,在尚未證得無漏盡時的修行,他們為了要調心、得大福德及證得無漏的緣故,所做的修行。
法緣慈是諸漏已盡的阿羅漢、辟支佛及諸佛的修行。這些賢聖,已經破除我相、一異的差別相執著,他們觀一切法從因緣相續而生,以慈心憫念眾生時,也以無自性空的心,觀眾生是五陰因緣而有的眾生,這就是慈念。
眾生不知道禪定也是無自性空,常常一心想得到快樂。聖賢憐愍眾生,隨眾生意念,使眾生得到世俗的快樂,這叫做法緣慈。
法緣慈的慈心,只有諸佛才有,因為諸佛不住、不著在有為法與無為法之中,也不依附於上下、四方的方位上,和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裡;諸佛深知因緣和合是虛妄不實的,因此心無所緣。眾生不知道諸法的實相是虛妄的,貪著諸法、分別取捨,因此輪回五道之中。諸佛憐愍眾生,故以實相智慧,令眾生獲得,這就叫做法緣慈。譬如:救濟貧困的人,有的給他們財物,有的給他們金銀珠寶,有的給他們如意神珠。眾生緣慈、法緣慈、無緣緣慈也是如此。
眾生緣慈中,見到的境界是眾生受到果報的快樂之相。法緣慈中,見到眾生接受法門的教化,及得到涅槃的快樂現象。無緣緣慈中,則見到一切眾生皆具有相同的佛性,皆是常樂平等之相。
又,眾生緣慈是在根本四禪中出現,法緣慈則多在十六特勝、通明禪、八背捨等無漏禪中出現,無緣緣慈多在楞嚴定、法華三昧及九種大禪中出現。{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