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 張玉花 人類不會永遠躺在地球搖籃上

文/記者張建松、丁汀 |2021.06.13
1297觀看次
字級
今年5月19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發表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著陸過程兩器分離和著陸後「祝融號」火星車拍攝的影像。圖/中國國家航天局提供
過去30多年來,張玉花和團隊成員幾乎全身心投入到中國航天事業。圖/新華社
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登陸火星。 圖/中國國家航天局提供
張玉花(右)和團隊成員在月貌實驗室商量工作。圖/新華社
張玉花擔任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兼環繞器總指揮。圖/新華社

文/記者張建松、丁汀

今年五月十五日,中國大陸「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成為繼美國後第二個發射探測器登陸火星的國家,也讓中國長達十年的太空探測計畫達到巔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張玉花,擔任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兼環繞器總指揮。

環繞器不僅是地球到火星「行星際公路」上的飛行器,也是火星車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衛星,還承擔著環繞火星進行科學探測的任務。「在環繞器研製過程中,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花總都是樂觀看待、穩妥處理、敢於擔責,不讓年輕人受一丁點委屈。在生活上,她更像大姐姐一樣照顧著大家。在她的帶領下,我們團隊工作氛圍既嚴肅緊張,又活潑愉快。」「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副總指揮褚英志說。

「人類不會永遠躺在地球搖籃上,為了自己的求知欲、為了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我們將會走得更遠,到別的行星,甚至到別的恆星系。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跑,總會逐漸接近自己的夢想,實現一個無悔的人生。」張玉花說。

做出樣子證明自己

人傑地靈的浙江湖州,人才輩出,敢想敢做、善作善成的張玉花就來自於湖州。她除了擔任「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同時也是大陸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

一頭短髮、幹練颯爽、知性雋秀的張玉花,既有江南「靈性」,更有航天「理性」。這位在中秋節出生的「嫦娥」,三十多年來,幾乎全身心投入到中國航天事業,追夢星空、廣袖善舞。從載人航天,到探月工程,再到火星探測,她的每一次跨越,都是中國航天發展的生動見證。

一九六八年中秋節,張玉花在湖州出生,小名喚作「秋月」。隨著小秋月逐漸長大,村裡人發現,這女娃不僅懂事,還特別愛學習。從小就是學霸,初中擔任了數理化三科課代表,還游刃有餘。

張玉花當年的高考成績,可以上大陸最好大學。但懂事的她,考慮到家裡負擔重,填報了國防科技大學。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張玉花正在一個礦上挑泥巴,賺錢補貼家用。

一九九○年大學畢業後,張玉花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八○五所工作。當年,航天工程師是清一色「理工男」,突然出現一位女性,連長官都不知該給她什麼工作。

「誰說女子不如男,一定要做出個樣子證明自己!」剛剛踏足航天領域的張玉花,暗下決心。此後,她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大陸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分系統論證工作,他們設計的地基、海基測控網方案技術,繼承性強、可實現性高,在實際工程中得到應用。載人航天工程啓動後,她又作為主要人員參加了載人飛船電源分系統的研製工作,並以電源分系統主要設計人員,榮獲中國大陸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

女兒從小自強自立

一九九九年至二○○七年,張玉花以八○五所載人航天行政負責人,通過嚴格的組織、指揮、保障,使得飛船電源分系統、推進艙及供配電工作,率先順利轉階段、率先實現產品交付,帶隊順利完成了神舟一號至神舟七號飛船的靶場試驗與發射任務。

一九九二年,載人航天項目上馬的那一年,張玉花剛剛生下女兒。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工作,她將三四個月大的嬰兒,送到了單位托兒所。

從神舟一號立項到神舟七號任務圓滿完成的十五年間,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北京或酒泉出差。而在母親的影響下,女兒從小自強自立,小學一年級就能轉兩趟公交車獨自去上學。

「我印象最深的第一次落淚,是在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成功後,大家一起舉杯慶祝。想起這多年來克服的困難、攻克的技術難關……眼淚就止不住往下流……」張玉花說。

玉兔一號、二號 猶如她的兩個女兒

二○○四年,探月工程立項的消息傳來,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提出開展探月二期工程論證和研究。

一切都從零開始。張玉花從載人航天領域,勇敢地轉向陌生的探月領域。她不斷學習,同時帶領團隊,逐步確立多個分系統的關鍵技術方向,形成以博士、碩士為主的研發團隊,並建立了月面環境實驗室、視覺環境實驗室

二○○八年,大陸探月工程二期正式立項,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在探月工程二期和嫦娥三號任務中,爭取到了五個半分系統的研製任務。張玉花再次被委以重任,挑起大梁,擔任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副總指揮,帶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嫦娥團隊踏上了探月徵程。

石塊磕傷玉兔一號

二○一三年十二月一日,嫦娥三號成功發射,玉兔一號月球車於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成功實現大陸首次在月球表面的巡視勘察工作。但二○一四年初,玉兔一號月球車在行進時被石塊磕傷,行程終止在了一百一十四點八公尺。

那是中國大陸航天第一次觸及月面,雖然工程目標圓滿完成,但玉兔一號為什麼走不遠?張玉花和團隊,一遍又一遍分析原因、檢查失誤。短短幾天,她就急得滿嘴生泡,嗓子一下子全啞了。

「當召集大家開會的時候,我還能理智地分析問題、檢查原因,但回到宿舍,一個人忍不住大哭了一場:如果能設計更多的冗餘方案,如果能指揮地面操作人員慢一點,如果……但往事已不可追,只能重新出發。」

憋著一口氣,張玉花下決心要讓玉兔二號走得更遠。她帶領團隊優化設計,專門從吉林運來火山灰模擬月壤,當月球車走在火山灰上,整個試驗場都瀰漫著灰塵,吸入體內或黏在皮膚上會造成刺激。為避免揚起灰塵,夏天試驗場不能開空調,室內溫度達到攝氏四十多度。張玉花和試驗人員只能戴著口罩,穿著雨衣、雨鞋,大汗淋灕地做試驗。

五年時間裡,證明再證明,檢測再檢測。張玉花告訴團隊,如果不想再次流下失敗的淚水,就必須灑下更多辛勞的汗水。

翻身的機會終於來了。二○一八年十二月八日,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升空;二○一九年一月三日,在月球背面預選區著陸,玉兔二號完成與嫦娥四號著陸器的分離,駛抵月球背面,首次實現了在月球背面著陸。

如今,正在月球背面執行任務的玉兔二號不負眾望,一切正常。截至二○二一年一月二十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分別完成第二十六月晝工作,已在月面工作七百四十九個地球日,累計行駛里程六百二十八點四七公尺。

「玉兔一號和玉兔二號就像我的兩個女兒。如果有機會上月球,我一定先到月球正面看望玉兔一號,為她包紮一下傷口;再到月球背面看望玉兔二號,表揚她是好樣的,囑咐她要走得更遠更長!」張玉花說。

敢於決策要求嚴格

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中國大陸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攜帶珍貴的月壤樣品,成功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組成。其中,軌道器承擔了地月往返運輸、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樣品容器轉移等重任,是目前最複雜的空間飛行器之一,在軌共有五次分離、六種組合體狀態,並成功在月球軌道進行了自動交會對接,這在人類航天史上尚屬首次。嫦娥五號的軌道器和交會對接機構,也是由張玉花帶隊完成的。

回想起艱難的研製歷程,嫦娥五號軌道器主任質量師唐潔說:「工作上,花總雷厲風行、敢於決策、要求嚴格,對技術問題一追到底。但她又是一位有共情心、有親和力的領導,深知一項技術方案的背後,包含了無數的心血和努力。」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