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人物36 本斯蒂與蘿絲 祭出法寶 對抗疫情

文/楊慧莉 |2021.06.05
2698觀看次
字級
公衛策略家本斯蒂主張在疫苗研發上,應納入創新管理的概念。圖/網路
本斯蒂認為,只有人人公平取得疫苗,才能成功擊潰疫情。圖/網路

文/楊慧莉

自前年歲末起,全球籠罩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至今,病毒已奪去三百多萬條性命,卻尚未有趨緩的跡象。為了遏止疫情,有人想出對策,有人使出看似極端的手段。本斯蒂和蘿絲便是其中的兩位……

全球 攜手
公衛策略家本斯蒂 鼓吹創新管理


喬安娜‧本斯蒂(Johanna Benesty)來自法國,是波士頓諮詢公司的重要成員,專業是幫生物製藥客戶做數位分析;也與一些公家和私人衛生單位合作,致力於解決非洲愛滋和肺結核問題。此外,她的專業也用以支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藥品採購機制、最近的「新冠病毒工具加速取得計畫」,以及全球對抗愛滋病、肺結核和瘧疾基金會。

疫苗只是第一步

新冠疫情自爆發以來,全球籠罩其陰霾中,生活大受影響,本斯蒂自然也不例外。她的兒子於去年巴黎封城前不久出生,早已習慣大家戴口罩過生活;她三歲女兒也早可正確說出「洗手液」的法文字。

儘管人類發揮適應能力,但站在公衛最前線的本斯蒂深知大家的心聲:都想脫掉口罩,也不想老是勤洗手,因此也都指望有效疫苗的研發。不過,以個人專業的角度來看,她表示,事情可能沒那麼簡單。

「首先,光是一劑疫苗不可能就讓大家脫困。我們所需要的是一組工具庫,裡頭有疫苗、療法和篩檢法,讓預防、治療和診斷能全部到位。再來是,問題也不單是找到一種通過臨床實驗被證明有效的疫苗,讓人可以從藥房貨架上取下購買,然後就回歸正常生活。找到一種有效的對抗工具只是其中一步,因為有產品不代表就能垂手可得。」

聽起來像是礙於國力之不同,有些國家得再等一等。但這並非本斯蒂之意。她表示,以新冠病毒爆發的速度和規模來看,全球人都置身在相同挑戰裡,都得等待,畢竟,有誰會想到中國大陸多地封城後不久,歐洲多處也淪陷了。

資源取得是問題

本斯蒂所言甚是!新冠病毒延燒將近一年後,方有疫苗出爐;在此之前,大家都引頸期盼。現階段到了她所說的「供應取得上」的挑戰。目前估計二○二一年底前,全球八十億人口,將有十至二十億人取得疫苗,那麼屆時當疫苗不足時誰又該等待?

本斯蒂認為,這時可能會出現幾種局面:

局面1:如果交由市場運作,肯定有財力的人先取得資源,這一點都不公平,但最有可能發生。

局面2:基於公衛原則來分配,當然是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先取得疫苗,再來是年長者,最後才是一般民眾。

局面3:以不浪費資源的角度來看,能較好管控疫情的國家優先取得疫苗。

局面4:以一種隨機原則來分配疫苗,像是壽星可以在生日當天接種。

除了以上四種局面,本斯蒂要大家感受一下未來可能發生的一種景況:明明有疫苗,但你還是得戴口罩,小孩和你仍無法正常上課上班,只因你無法取得疫苗。

這種情況想必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不過根據本斯蒂的觀察,卻非常有可能發生,「有許多疾病就算能被醫好,但每年仍有許多人因感染而死亡。」她舉結核病為例,每年有一千萬人感染此病,即便已有解藥多年,但仍有一百五十萬人病入膏肓,只因人們還未解決關鍵取得藥物的問題。

疫苗取得應公平

本斯蒂認為,公平取得疫苗,當然是當務之急,而這並非只是單純的人道立場,還有健康和經濟的考量。「以健康而論,只要病毒在別地方蠢蠢欲動,境外移入的風險,就不會銷聲匿跡;以經濟來說,全球經濟相互倚賴,難有哪個國家可以獨自開啟國內經濟。此外,還有全球彼此倚賴的移動性產業,如航空、旅遊和觀光等,都讓本斯蒂看到一個現實,那就是「我們需要所有國家同步擊潰疫情,因此公平取得疫苗不僅是正確的做法,也是明智之舉」。既然如此,那要怎麼做呢?

本斯蒂表示,首先,大家要對「取得」的意義有共識,包括有疫苗產品、產品能發揮效益、由地方當局認可、人人買得起,且適用於孕婦、小孩等各種人,取得地點無醫院和診所之分、冷熱地區之別,以及生產規模能恰到好處。

儘管取得的考量列表可列出一大串,且需一些時間逐一解決,但本斯蒂覺得「取得管道」並不構成新挑戰。她表示,在對抗新冠病毒上,她看見國際組織、民間組織、產業等合作密切,加速疫苗的取得,不過卻仍碰到疫苗需馬上冷藏於負八十度低溫,治療需有高度專業的醫護人員,以及診斷需精密實驗室的過篩分析等狀態挑戰。

產品按成本設計

此外,有個公衛社區多年來所主張的邏輯,本斯蒂深感會對擊潰疫情有所助益,那就是產品於研發和生產時該放進「按成本設計」的概念。比方說,在產品設計前,即把「全球人都能公平取得」條件放進考量,如此一來,就能及早將擴大產能和大量配送做最優化的處理。具體而言,以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來說,就是設計這種產品時,要一併考量各種環境。既然低溫冷藏和高規格的醫療團隊並非隨處可見,倒不如生產一種可溫度監控的疫苗或是服用時可如維他命那樣利便,或是配方上具長效性,而不用重複施打。總之,「盡量簡化對抗疫情的工具,讓高收入和低收入國家醫療系統都能因降低壓力而同時受益。」

基於病毒傳播的速度和影響層面,本斯蒂認為大家要持續挑戰自我,找到最快方式,生產人人可用以對抗新冠病毒和其他流行病的疫苗。對她而言,除非病毒自動消失,否則新冠疫情會有兩種結局:一個是,天平歪向一邊,只有部分人得到疫苗,新冠病毒對所有的人仍是威脅;另一個是,天平獲得平衡,所有人都得到正確對抗病毒的武器,一起挺進。換句話說,「創新的產品研發無法單獨對抗新冠病毒,但創新的研發管理可提供有效協助。」

挺身 而出
傳染病研究員蘿絲 加快疫苗研發


蘇菲‧蘿絲(Sophie Rose)來自英國,是彭博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流行病學研究員。去年,因應疫情,她與摩里森(Josh Morrison)成立人體挑戰試驗組織「早一天也好」( 1Day Sooner),專注於系統評估和支援落實醫療策略,目的在加速新冠疫苗的研發和分配。一言以蔽之,她目前的工作目標是希望疫情能早日成為過去,但所使用的方法卻需要很大的勇氣。

蘿絲所為,要從去年四月說起。當時,她做了一個多數人視為很冒險的決定:志願故意染上新冠病毒,加入人體挑戰試驗。這個試驗讓健康的年輕人注射疫苗後,再故意染上新冠病毒,以協助研究者更快得知疫苗是否有效。

蘿絲覺得這個研究至關重要,因為在全球八十億人口中絕大多數都得到疫苗注射前,每天、每小時都有許多人確診,約每六分鐘就有二十一人因染疫而死去。儘管科學家已日以繼夜研發有效疫苗,但仍緩不濟急,許多人於等待期間陸續染疫而生病,甚至死亡。面對此情況,有別於傳統疫苗臨床測試的「人體挑戰試驗」便應運而生。

何謂人體挑戰試驗?

傳統疫苗測試方法,是讓人們接種疫苗後回歸正常生活,接著研究人員會等待看每個群組裡有多少人染疫,除非有足夠的人感染,否則沒有足夠的數據,讓人得知疫苗是否有效。這可能需要花上數月、甚至幾年的功夫,且需數千名志願者。

但,人體挑戰試驗,則不一樣。研究人員控制了感染者的人數,而非等待人受感染。因此,不用一年,少至一個月就能得知疫苗是否有效,且用不到數千名志願者,挑戰試驗只需五十至一百名志願者就能搞定。

蘿絲表示,人體挑戰試驗,能讓研究者知道受試者何時暴露於病毒中,成為病毒感染者,藉以收集到感染初期狀態、免疫系統反應等相關數據,這些數據對於了解無症狀患者尤其重要;其知識對於制定控制新冠病毒傳播政策極為重要,並可省下摸索的時間,讓藥廠早點生產大量有效疫苗,使全球人更快取得。

接受人體試驗的初衷

第一支疫苗的誕生,將會是重大突破。不過,蘿絲也指出,研發、生產疫苗並非如童話故事般順利;需要研發多種,以因應全球人在不同環境的需求,如需低溫冷藏的疫苗在沒有可靠電力供應, 或是沒有安全的方法儲存疫苗的地方,就不適用。此看法與公衛策略家本斯蒂如出一轍,也凸顯按成本設計疫苗的重要性。

蘿絲所參與的人體挑戰試驗,並非新嘗試,「數百年以來,科學家使用這種方式,加快了傷寒和霍亂疫苗的研發速度,也加強了人類對免疫力的認識,知道如何對付流感、登革熱等疾病。」

只是,挑戰試驗因太過冒險,引起許多爭議。但,蘿絲覺得冒險是值得的。

首先,在心態上,她覺得加入試驗,就好比親人需要換腎,她會毫不猶豫的捐出自己的腎臟那樣;如果能冒些險,換得身邊人的健康,何樂而不為?再者是,風險程度上,挑戰試驗的受試者是二十到二十九歲之間的年輕健康朋友,即便染疫,死於新冠肺炎的風險約百分之零點零零五,即十萬位二十歲確診者,只有五位會病逝。

盼有效疫苗及早出現

面對新冠,目前仍有許多未知,特別是對感染者的長期影響。但,蘿絲仍勇往直前,成為志願者,因為看到疫情對全球人類身心的危害,讓她難過,決定挺「身」而出。

事實上,她也並非唯一有此想法者。目前,已有成千上萬來自各地的人志願加入她協助成立的「早一天也好」組織;而他們的組織不僅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也獲得牛津大學所屬的詹納研究所等單位資助及許多慈善組織的贊助,並讓英國政府於去年十月宣布,要在今年初進行人體挑戰試驗。

有人覺得這種試驗是魯莽的功利主義,用部分人的性命去拯救更多的人。但,蘿絲覺得這種方式並沒有人們所說的那麼極端;她和許多人只是想用個人可接受的風險去服務大眾,以及所關心的人,而她與所有志願者的自主性都該被尊重。她語重心長的表示,對志願者而言,人體挑戰試驗合情合理,因為其最大目的就是希望有效疫苗早日到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