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53 組織心理學家 葛蘭特:適時反思 趨吉避凶

文/楊慧莉 |2021.05.29
3949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人生裡,有許多潛在的危機,小至盲目跟著排隊購物,大至跟著潮流選定志向。不管是哪一種,根據組織心理學家葛蘭特的切身經驗和研究,都等同置身「溫水煮青蛙」,把大好人生放掉的窘境 ……

危機四伏
小心目標和屬性認同


亞當‧葛蘭特(Adam M. Grant, 1981-)是組織心理學家。他成長於密西根,大學畢業於哈佛大學,擁有密西根大學組織心理學的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賓大華頓商學院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是該校最年輕且評價最高的教授;《紐約時報》百萬冊暢銷書作家;《富比士》雜誌「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的企業思想家」之一;名列《財富》雜誌「四十歲以下四十位精英」之一;曾獲「美國心理協會」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頒發的傑出科學成就獎。

葛蘭特的學術研究領先群倫,總能激發人們重新審視動機、慷慨和創意的界定。他對職場人素質如何決定企業興衰有鞭辟入裡的剖析和見解。而今,他將研究指向影響個人生活的缺損心態探討,並將研究結果出書分享。日前,他透過公益平台,以演說方式分享自己的智慧論點,並佐以個人生活經歷為證,讓人看到生活中有哪些「盲」點在侵蝕我們的人生,使人過起生活感覺卡卡而不順。

人比青蛙聰明?

葛蘭特在演說中,以「溫水煮青蛙」為自己的智慧論點。所謂的「溫水煮青蛙」是指,把青蛙丟至滾燙的熱水爐中,牠會馬上跳出去,但如果放進溫水裡,讓水溫逐漸加熱,牠反而活不了,因為一開始牠不覺燙,等到燙到受不了時,為時已晚。溫水其實是陷阱,但青蛙因缺少反思的能力,無法逃離險境。那麼,人類可能比青蛙聰明些,面對處處都是溫水爐的世界,是否就能避險?

葛蘭特持保留態度,「想想人類對新冠疫情、氣候變遷或民主遇到危險的警示,反應有多遲鈍?我們看不到危險,是因為不願對情況反覆思索。」他個人的觀察是,大家更新衣櫥、翻新廚房,都沒問題,但遇到目標、屬性認同和習慣之事,就變得冥頑不靈,「但面對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這會是一個大問題」。

葛蘭特從人生經驗和研究中學到,知識無法協助我們脫困,有時反而讓我們深陷其中,用各種方式說服自己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他和朋友的巴拿馬登山之行就是最好明證。

葛蘭特憑一己之力念大學,不僅如此,大三前還存了一筆錢,足夠他出門旅遊。巧的是,他首次離開所居住的北美洲,即將前往之地就是一座位在巴拿馬的活火山,亦即現實生活中的「溫水爐」。他的目標是登頂後往火山口眺望。

巴拿馬驚魂記

一路上,葛蘭特跟結伴友人走著走著,估計約兩小時就可登頂。然而,四小時後,尚未到達目的地。事有蹊蹺,但他們並未反思是否該折返,因為都走這麼遠了,一定得攻頂。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看錯地圖」了。他們當時在巴拿馬海拔最高的山上,估計需六到八個小時才能登頂,在那之前太陽早已下山。此刻,他們陷入僵局,食物、水都不足,也沒手機,體力更是不足以讓他們走下山。

葛蘭特表示,他們當時陷入了「承諾上升」(Escalation of Commitment)的失誤裡。「承諾上升」是一種做錯選擇,卻不願承認失敗,反而投入更多資源以挽回頹勢,以向自己和他人證明自己沒錯的心理機制。他進一步指出,商場上不乏這種礙於「承諾上升」而搞砸事業的實例,百視達、柯達、黑莓等品牌都是;這種心態也導致了各種大家都不陌生的窘境,如有人卡在一個讓人痛苦的工作裡,久到令人髮指;有人在餐廳等待候位,可以等到地老天荒;還有人陷入一種不健康的關係裡,旁人怎麼都點不醒。遇到這種情況,「當然很難承認我們錯了,浪費太多生命,於是我們告訴自己:如果我再努力點,事情就有轉圜的餘地。」

葛蘭特表示,我們所身處的文化祭拜「忙亂」的神主壇,向「毅力」大祭司祈禱,讓我們有時該停下來想想現在是什麼狀況時,仍勇往直前;有研究人員指出,最堅忍不拔的登山客最容易踏上死亡征途,因為他們已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攻頂成功。

回到葛蘭特與友人的登山行。他們後來決定下山,約一小時後,及時被一輛從火山下來的貨車解救,逃出他們當時所處的「溫水爐」。

藉此驚險之旅,葛蘭特學到,英雄式的堅持和愚蠢的固執僅一線之隔;「永不放棄」不代表要在無望的事情上堅持到底,而是別困在窄路上,要堅持開放自己的目標;你的目標可以給你隧道視野,遮瞎你的眼,讓你忘了重新評估情勢。

避免認同閉鎖

除了目標可能造成人短視近利,葛蘭特發現屬性認同也是盲點之一。他小時候的屬性認同圍繞在運動上。每個成長階段都有一樣運動,讓他為之瘋狂,從籃球到美式足球、跳水,以為自己就是該領域的天生好手,注定要吃「那」行飯。他跳水的熟稔度已達青年奧運參加層級。不過,到了大學時,所喜愛的跳水運動讓他開始有所畏懼:一來,他贏不過比他有天分的選手;二來,他想晉級,就該「更上一層樓」,爬到更高處往下跳,但他其實有點懼高症。即便有此認知,他沒有說放就放,因為有個問題橫阻在前,讓他無法想「通」。這個問題就是:如果自己不當跳水好手,那自己又是誰?

葛蘭特表示,自己當時所面臨的狀況,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做「認同閉鎖」(identity foreclosure),即執著於自己對某種身分的認同,對其他的身分關閉心扉。根據他的觀察,「認同閉鎖」在人的一生中,可是隨處可見,從執著於非念哪個學校不可,到想跟哪種人結婚、會選擇哪種職業等。他認為,「認同閉鎖」就猶如遵循汽車導航系統,它有時可能將你正確指引到錯誤的目的地。

大二時,葛蘭特重新思索自己的屬性認同,漸漸明白跳水只是一種熱情,不是目的;與其當一名高竿選手,他自覺更適合協助團隊成長和精進。想通後的那年夏天,他改當跳水教練,並把更多練習跳水的時間省下,發展其他興趣,包括做起心理學研究和鑽研起魔術表演藝術。開啟更多的屬性認同後,他讓「教練」和「表演」這兩項技能協助自己往教職和演說人的生涯發展。若非如此,他可能就無法成為心理學家、教授和演說者了。



居安思危
別讓習慣成自然


除了目標、屬性認同,葛蘭特也發現「習慣」容易讓人置身「溫水煮青蛙」的窘境。他舉自己的教書經驗為例。

開啟教書生涯之時,葛蘭特礙於個性內向,對公開演說有點畏懼。結果,一位學術界的導師給了他寶貴的建議:「你必須將內在的魔術師釋放出來。」他聽從後,把自己的課堂變成一場現場表演。上課前,他熟記學生的名字和背景,接著,他愈來愈能掌控課堂流程。靠著一些得心應手的「習慣」,他開始愈來愈放鬆,教師評比上也屢獲佳績。不過,就如同目標和屬性認同,他後來發現,今日助己工作順心的常規不久就發展為讓自己明日受限的規矩。他置身另一個「溫水爐」裡而不自知,直到有天被一個學生當頭棒喝。

師生換位會更好

那天,葛蘭特在課堂上講授反思的重要性,結果,有個學生上前說,「但你並未遵循自己的原則。」大家都說,學生的回饋彌足珍貴,但當下他還真不知要如何回應學生。他自忖,自己確實多年來都以相同方式教授同一份教材,已經不想放棄運作良好的課程演繹方式。換句話說,他讓好習慣阻止他反思不同的做法,甚至對學生的提醒感到有些冒犯。

不過,幸好,他當時在做情緒規範上的研究。在警覺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時,他轉念,與其感到受冒犯,不如讓好奇心主宰,想看看師生角色換位會如何。於是,他拋開當天課程,讓學生設計自己的課程。結果,第一年,學生寫信給自己,表達希望重新思考或想早點知道的事情;隔年,他們每個人用一分鐘分享自己所愛或關心之事。現在,他的學生都能熱情、侃侃而談的介紹自己,讓葛蘭特感嘆「好老師可以將新穎的思想教授給學生,但偉大的老師卻可以對學生傳授新潮的思考方式,而這一切都在他放下全盤掌控,了解到教學相長的重要性之時。」自此,葛蘭特在自己的行事曆上放進年度提醒,讓自己記得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課程內容和教法。

檢視人生各面向

葛蘭特自忖教學行事曆年度提醒就是一種例行性檢視,好比身體看似無恙,也該做年度體檢。他認為,這類檢視可運用於生活其他重要面向,如生涯檢視,看看人生目標是否有些轉向了;人際關係檢視,重新評估自己與他人的互動模式;屬性認同檢視,重新考慮自己的價值取向。

「對現狀重新思考、評估,並非要你改變心意,只是需要你花時間反省,並開放自己,去重新考慮一些事。智慧的標誌是知道何時展現毅力,何時歇手;何時拋棄老舊已不適用的屬性認同,何時開展一個新的自我;何時離開一些積習,何時拓寬新的格局。你的過去有時會成為拖垮你的包袱,重新思考、定位可以讓你自由。」葛蘭特說。他深感我們處在一個錯把自信當能力的世界,迫使大家喜歡堅信的舒適感受更勝懷疑的不自在感,甚至還會數落那些改弦易轍之人,但他們其實可能才是有所學習之人。

「溫水煮青蛙」之說,確有其事,但葛蘭特認為,現在的問題不是青蛙,而是人類,「我們一旦接受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便就此打住,但要是我們能更像青蛙,在水溫變得太熱時,就及時跳開呢?那我們就需要有更敏捷的反思能力。」

葛蘭特所言極是!今日的世界詭譎多變,各種挑戰襲來,人類需要隨時反思現有做法,以做因應。誠如其所言,「反思不該只是個人為了掌控人生該練就的技巧,也需是一種人人可擁抱的文化性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