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正雄
當年發明冰箱的人,應該沒想到未來的人,會把它拿來收納回憶。
最近新聞常出現有人把冰了很久的食物拿來吃,結果吃出問題,甚至失去生命。大家似乎太高估冰箱的能力,以為任何食物只要往冰箱一丟,就能天長地久。毒物專家出來釋疑,即便煮過的食物,尤其是蔬菜海鮮,最好都不要放到隔天何況生食,偏偏,活過「菜尾」年代的老人,根本不信這一套,他們深信食物只要不斷加熱,或者放在冰箱,就沒有腐壞的疑慮。
因為這些負面新聞,我更加勤快地檢視父母家的冰箱。我們家的戰爭,往往也從這裡開始。
身高關係,我總是先打開上層的冷凍庫。一包包被白雪包覆的食物,如果你問他們那是什麼?大部分的答案都是「莫宰羊」。不但如此,他們還會帶著一點情緒埋怨:冰那麼久,我怎麼知道那是什麼?少數可以給出答案的,都是最近剛加入的「新夥伴」。
烏魚子冰到像臘豬肝;紅豆雪糕整個寄生在冷凍庫內部;珍珠丸子美得像雪球;一包鹹蜆像化石,肯定來自上古時代……手下留情,只輕輕揮一揮手,帶走三分之一的東西。
接著打開冷藏室,血糖過高的家人說好不吃麵包和高糖飲料,裡面卻藏著諸多點心和含糖果汁,大家都趕快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因為體重關係,年紀輕的晚輩家人投保醫療險時得多付六成保費,請家人減重,卻直接一口回絕!寧願墜入含糖食物的深淵。但父親因糖尿病而痛苦多年,許多親戚也因此截肢往生,我向「糖」下戰帖,清掉。
擠得水洩不通的冰箱,裡面躲著不少腐爛水果蔬菜,若是放幾塊豆腐進去,不消幾天肯定能自動變成臭豆腐。這些東西不像冷凍庫裡的難以分辨,家人倒可以輕易說出他們的身世。我一邊丟,家人一邊說:那是樓下賣芭樂送的、那是阿姨給的、那是賣雜貨怎樣怎樣巴拉巴拉……都是人情世故,最後懶得解釋了,不會用手機賴貼圖的長輩乾脆用一張臭臉來表達不滿。
我的理智也被冰箱底層一瓶瓶群聚的破布子、醃薑、醃瓜、醃楊梅……給淹沒,原來就是有這些東西在作怪,難怪冰箱永遠客滿。
其實這些東西,他們冰久了便忘了吃,功能比較像安定神經的藥物,或一張相片、一張CD,家人常用食物來寫日記,做子女又沒有同住的我,想了解他們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閱讀冰箱裡的食物。
當年發明冰箱的人,應該沒想到未來的人,會把冰箱當監視器,用來檢視父母的日常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