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對,也要接近正確
圖/pngtree
文/科學少年編輯部
同學們如果在考試時遇到不會寫的題目,你會隨便猜一個答案,還是用力思考最接近的答案是什麼呢?對完答案後,等到下次出現同樣的題目時,你還記得正確答案嗎?
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招募一批不懂西班牙語的人,來猜測某些西班牙語單字的英語意義。有些西班牙語單字和英語單字看起來相似,意義也相似,比如西班牙語pariente是「親戚」的意思,英語parents指「雙親」,都有類似「親屬」的意思;但有些單字看起來相似,意義卻完全不同,例如西班牙語carpeta,看起來像英語carpet(地毯),事實上卻是「資料夾」的意思。
實驗結果發現,參加者若誤答了與正確答案相近的錯誤答案,之後會更容易記住正解,如果是胡亂瞎猜,或被誤導而得到完全不同的錯誤答案,則較難記住正確答案。
同樣是答錯,很接近正確答案或是和正確答案完全不同,對大腦的影響有什麼不一樣?這背後的機制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但同學看完這篇文章後,下次在回答關於新知識或新技能的相關問題時,想必會再多思考一會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