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八年十月,台鐵普悠瑪號列車在北迴線彎道超速脫軌翻覆,造成十八人殞命、二百十五人輕重傷悲劇。台鐵局長易人,引進外部承包商執行工程建設暨政策網路行銷案,運用廣宣包裝手法,欲更新台鐵形象贏回乘客信心。但今年清明連假首日,又發生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死事之慘更甚前案。
台鐵局長再換人做後,新局長決定六月二十七日屆期的網路行銷案不再續約;因為台鐵局內部共識是運輸業安全第一,能做到行車安全就是最好的行銷;需要宣導時,台鐵自有人才可執行相關業務。
兩次災難性事故,讓老牌台鐵的員工深刻體會花拳繡腿難成大業,切實執行好功能性本務,才能築牢事業根基。鐵路運輸業本務是列車準點到站、一路平安無事,讓通勤通學、往返城際的大宗旅客,不必擔心列車慢分誤點,遲延了上班上課,或壓縮了回家休息時間。至於喜歡台鐵小站風情,愛搭列車漫遊山海觀景的旅客,不盡是台鐵局長臉書頁的追蹤者;沒有擦脂抹粉的行銷,他們仍是台鐵的鐵粉。
政府防疫作戰正遭遇挫折,如借鑑台鐵這番自省與改變,同樣須關注回歸功能性本務,別以為花拳繡腿以搏眼球就能成功。
防疫作戰,政府功能性本務是整備抗疫物資。變種新冠病毒侵入台灣社區,擴散至全島各縣市後,揭露政府準備的疫苗量不足,接種率低,所公布採購量與已經到手可即時派上用場的數量,差距很大。對應本土群聚感染,需大規模篩檢,找到病毒帶原者;但台灣快篩與核酸檢測規模、速率不如中國大陸、日本。入境邊防對大陸有餘,對歐美不足,嚴謹度遜於香港、上海。當雙北確診數增加,醫院病床立見不足,去年初即有市長建議改建閒置軍營,收治需隔離者,迄未採行,致隔離者猝死家中,家屬抱憾。
政府做不到普篩,又缺疫苗,就該因應變局調整戰術,給民間自救空間。宗教團體、旅陸台商、大企業家、縣市地方政府等各有管道,都願幫忙取得疫苗救民命。竹科等跨國營運的電子廠,有能力部署篩檢並買到疫苗;跨國大企業為保員工與家屬安全,所訂防疫規範與執行力度較之政府有過之無不及;事業單位負責人改騎單車上下班,就是以身作則,避免群聚感染。
從去年初抗疫迄今,執政者只著力於防堵、口罩、洗手等初階業務。執事者殫精竭慮,非盡花拳繡腿;但防疫尚未成功,上位領導就穿著花襯杉秀自在生活,向國際宣傳台灣模式可以濟世活人,輕忽臨疫以敬的謹慎心態。待今年五月疫情復陽,歐美媒體即明指是台灣自滿於防疫成績,反成破口。
美國《時代》雜誌還針對桃園諾富特疫情擴散、萬華群聚感染,尖刻的指出是虛假的安全感和小小的祕密茶水,打破了最吹牛的新冠防禦體系。其實歐美媒體看過自己國家去年防疫的狼狽窘態,而推論東亞國家因防疫有序,而怠慢了疫苗整備,致反優轉劣。
防疫和交通安全都是實事求是的業務,不容虛美、假會。官方設計的防疫法制,集權攬功,求榮反辱。據美國彭博資訊彙編的最新防疫韌性排名,台灣降至十五,已落後新加坡、南韓、大陸、香港、日本。今事急矣,請還權於民,須知抗疫是眾志成城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