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 王朝興替的迷思

文/嚴陽 |2021.05.25
873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貞觀十年(六三六),唐太宗對房玄齡說:「我看歷代創業之主——平亂創業的帝王,都生長在民間,都通情達理,能識別人情真假,少有導致敗亡的。到了後來繼承王位的君主,生下來就享受榮華富貴,不知道人間疾苦,導致國家動亂滅亡。」(唐吳兢《貞觀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諸王》)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唐太宗可能是對封建王朝周期性的興替現象關注最多的一位君主。在《貞觀政要》裡,唐太宗與大臣們在這方面的討論極多,並提出他的見解及因應之策。如在這次與宰相房玄齡的談話中,針對他的那些王子與兄弟的先天不足——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不知稼穡之艱難,他計畫選派賢良之人擔任他們的老師,為他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少犯錯誤。

對於唐太宗這樣的認識和舉措,我們不得不由衷佩服,因為在這方面,他是遙遙領先於一般封建帝王,但與此同時,我們又不能不表示我們的遺憾:治病要治本,而他針對如荊王等人「先天不足」提出的解決辦法,不過是頭痛醫腳。

縱觀中國歷代封建王朝,開國皇帝委實有不少如唐太宗一樣,生長在民間,吃過很多苦,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具有非同尋常的眼光。所以,這些人在成為皇帝之後,大多「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進而在治國理政之時,如履薄冰,能夠更多地從老百姓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反之,如唐太宗的同父異母兄弟李元景們,從小錦衣玉食,恩寵無盡,因此,不僅是對民情缺乏了解,也與百姓缺少感情。他們成天最有可能掛念的,是如何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甚至如何才能坐上龍椅——唐高宗即位,荊王李元景進位司徒;永徽四年,因捲入房遺愛謀反,李元景坐罪賜死。

如果唐太宗真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辦法是有的,那就是拋棄唯有李家的血脈才能做皇帝的想法,而在四海之內不問姓氏、不問門第,唯才是舉、唯才是用。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算得明君,但思慮還是不夠深遠。因為他若能看得夠深夠遠,應該明白,無論他怎麼殫思竭慮地為李氏江山「永不變色」謀畫,這樣的思惟是有問題的。一來這樣的思惟剝奪了優秀的人才進入治國理政的機會,而這些人自然也可能如同他當年一樣,嘗試透過「揭竿而起」的方式一展抱負;而在此過程中,由於坐在龍椅上的人「先天不足」,最終必然會在這樣的爭鬥中敗陣下來,而這也正是中國歷代王朝周期性興替的原因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