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人生最怕知音少,尤其是文人一輩子尋覓仕途上的知音,對象直指國君。然而,當國君不喜、朝臣不容的情態之下,屢遭貶謫後的蘇軾,該如何自處?本闋詞是蘇東坡貶至黃州後,第二年中秋節孤絕一身時,有感而發所作。中秋節為團圓象徵,遠在千里外的蘇軾,面對時間洪流中的清冷孤絕,難以自拔,可以看出其詞中除了曠達之外,更有北望國君的期待。圖/River
文/柯惠馨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人生最怕知音少,尤其是文人一輩子尋覓仕途上的知音,對象直指國君。然而,當國君不喜、朝臣不容的情態之下,屢遭貶謫後的蘇軾,該如何自處?本闋詞是蘇東坡貶至黃州後,第二年中秋節孤絕一身時,有感而發所作。中秋節為團圓象徵,遠在千里外的蘇軾,面對時間洪流中的清冷孤絕,難以自拔,可以看出其詞中除了曠達之外,更有北望國君的期待。
本闕作品是蘇軾與弟弟蘇轍的唱和作品,寫滿了人生的無奈與喟嘆。上片「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一開頭講述人生短促,忽忽已白頭,卻發現自己一身無用,壯志難酬的困境,因此流露出浮生如夢的悲劇心情。以「夢」做頭,展現人生茫茫,到頭來一場空,似水年華該如何把握。因夜風吹起而引發人事感嘆,借景以托情。詞中以蕭瑟秋風與落葉紛飛來呈現自己內心的苦悶,同時感嘆容顏將老,人生惆悵的煩憂。
下片「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以個人際遇融入作品中。酒賤所以客少,實際上要表達「人賤」所以少人協助,官場失意連帶著人際關係疏離。後一句寫月亮遭雲遮蔽,詮釋「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的相似概念,強調官場小人得志,令他壯志無處可伸。政治憤恨的情緒,在忠良的心中總是難以承受,所以化為文字,也化作孤燈,表現自己無人可吐心聲的悲涼。再者,中秋意義上為團圓,蘇軾以這個節日做背景,強調自己政治受到迫害,無人可訴的感嘆,透過信件傳達給弟弟知道,表現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哀。
你是否也有離鄉背井、無枝可棲的經驗呢?只有凋零才更顯得家人的重要,正因為不可得,所以顯得珍貴。蘇軾從中深刻體會,所以儘管遠在天邊,無奈之情瀰漫,也不能阻擋他必須與弟弟相知相惜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