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可居住行星? 科學家瞄準鐵含量
圖/ELENA LACEY
文/台北市立天文館
天文學家已經確認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
並且還在不斷增加中,但只有一小部分有可
能維持生命的潛力。現在,英屬哥倫比亞大
學正在利用早期行星形成的地質條件,來幫助
識別那些可能支持生命的行星。
地質學教授戴克(Brendan Dyck)指出,僅以
行星是否存在水分,判斷居住的可能性,已不是
首要考量。看看我們的太陽系,火星也在宜居帶內
,雖然曾經存在液態水,但它早已乾涸。
若是知道一顆行星地函中的鐵含量,就可以預測它的地殼有多厚,進而預測是否存在液態水和大氣層。這是一種識別潛在新世界(類地球)更精確的辦法。
隨著行星的形成,具有較大核心的行星將形成較薄的地殼;而具有較小核心的行星將形成較厚的含鐵地殼(如火星)。行星地殼的厚度將決定該行星是否能夠支持板塊構造,以及可能存在多少水和大氣,這才是存在生命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