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馬路坑洞多,常造成機車騎士摔傷,平均每個月有一點八件申請國家賠償案,公共工程委員會決定試辦人孔蓋地下化,預計十四條道路年底完成。
人孔蓋地下化能解決問題嗎?首先,電信、瓦斯等相關業者叫苦連天,認為將來要維修或重鋪管線時,得重挖部分路面,工程更為浩大。
其次,工程會表示,路面與人孔蓋交界面常因車輛碾壓而凹陷,無法長期維持平整,是路面高低不平的主因。真的是這樣,還是一開始就沒鋪平?不久前,立委還聯合提案修法,要求道路施工單位回填人孔蓋,與路面高低差不得超過零點六公分,這應該是關鍵所在,長期以來道路回填草率,根本不在乎人孔蓋與路面的落差,才造成路面高低不平。
大家都知道,台灣道路施工後重鋪柏油,路面幾乎從未齊平過,重鋪柏油後人孔蓋幾乎都是凹陷的,這因為刨除舊柏油都不徹底,沒有挖到級配深度,所以鋪上新柏油後,當然高於人孔蓋,新聞曾報導,中壢市延平路人孔蓋最多曾落差十二公分。這就令人不解,只要用壓路機多壓幾次就平了,為什麼做不到?政府驗收人員為什麼不管,難道大家都是「差不多先生」,有做就好,做好做壞沒關係?
至於電信、瓦斯業者認為將來維修得重挖路面,工程更大的問題,工程會認為,理應優先考量用路人權益。這種想法固然沒錯,但工程會應考慮,如果「差不多先生」的心態不改,將來維修挖得愈深,又回填馬虎,路上坑洞會不會愈深愈害人?
所以問題的關鍵,顯然不在於人孔蓋是否地下化,嚴格監督、驗收施工與回填是否平整,加強道路的巡查修補與管理維護,才更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