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濟日報》與《遠見雜誌》合作的「台灣民心指數調查」,九月的指數為三十五點零,比八月下降一點一,為今年的新低,顯示民眾對國內政治和經濟前景,普遍感到不安和沒有信心。
在南韓國民所得已超越我國,南韓的大學畢業生起薪平均新台幣六萬元左右時,陳總統卻臉不紅氣不喘說「台灣經濟不輸南韓」,看看台灣的大專畢業生,除非畢業於名校或熱門科系,或有親友庇蔭,找工作多半不順遂。
即使找得到職業,也多屬薪資偏低且不符所學的工作,而且動輒面臨公司外移、業務外包,而處於失業陰影中。
以筆者服務的公司為例,已很久沒有招考應屆大專畢業生,高雄的生產線規模更因外移大陸和越南而一再裁減,相信這不是個案或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新加坡面積僅台北縣三分之一,卻連續兩年蟬聯全球經商環境最友善國家,還拿下全球清廉度排名第四,關鍵就在國家領導人絕對不會信口開河、亂開支票,更不會為了一黨或一人之私,拿國家前途與安全當成賭注。
兩大政黨的總統參選人都曾去新加坡訪問,不管明年誰當選,希望能學習新加坡的優點,別再當個小鼻子小眼睛的總統,要放眼國際、提振經濟,讓人民能安居樂業,這要比以什麼名義申請進入聯合國實際一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