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華航機師和諾富特飯店所引起的本土染疫疫情高升,讓原本施打率不高的AZ疫苗有稍稍提高,但整體施打率不到二成,仍然偏低,此有疫苗卻不打的怪現象,相對於世界其它各國搶打疫苗的情況是相當少見。
推究其主要的因素有二:一是台灣疫情一直維持很穩定現象,國人並不擔憂染疫;二是AZ疫苗副作用引來疑慮,讓國人不願意施打,特別被列排序第一的醫護人員施打率偏低,讓其它人更望而卻步。
如今疫情開始升高而施打率仍無法提高,令人憂心,若真有社區感染出現才想要施打疫苗時,會不會太慢,且以疫苗施打後要十二天才生效,且第一劑和第二劑施打須隔一段時間,則何能漫漫等待。
在國人對AZ疫苗心存疑慮,政府購買疫苗政策和施打時程也無法看出具體策略,似乎有意要先把這三十一萬劑疫苗打完下一批疫苗才會進來,政府在等把疫苗打完,民眾在等下波新疫苗才要打,此種相互等待的落差下,成為有疫苗不打的奇特現象。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AZ疫苗在六月中會再進來八十萬劑,七月就幫民眾施打第二劑,但是民眾若未能施打完第一批三十一萬劑,則這八十萬進口疫苗可能沒有多大意義,特別是五月底之前還可能進口輝瑞等其它疫苗,誰還會施打AZ疫苗呢?
國產疫苗也可能趕在七月底前就可以提供給國人施打,屆時民眾有更多選擇疫苗的權力,對於心存疑慮的AZ疫苗,其施打率還會有多少呢?
防疫的最佳方法還是得靠施打疫苗來保障國人防疫能力,台灣是全球防疫做得最好的地區之一,但也是全世界施打疫苗最低的地區,面對第三波疫情大爆發,印度的疫情已完全失控,且變種病毒愈來愈多元、感染率和致死率也愈來愈高,台灣真的可以守到七月底,保持零社區感染的狀況嗎?如果在此之前失守才想要搶打疫苗,恐怕為時已晚。
政府在七月底開放施打國產疫苗之前,應該要有施打疫苗的時程和策略,不能完全依賴國產疫苗來作為防範疫情的唯一利器。政府首先要讓AZ三十一萬劑疫苗在期限內施打完畢,若無法施打完,則六月中以後進來疫苗的施打成效必大大降低,則白白浪費這些疫苗,同時也無法依照原先規畫的對象施打,容易造成防疫破口。
面對變種病毒的一再演變,國產疫苗的研發必須考量相關因數,能夠產生這些變種病毒的抗體,是否兩劑就夠,還是要施打到第三劑,才不會成為一種低免疫體的疫苗,此時都要考量。
台灣防疫成效在國人共同努力下已成為世界奇蹟,但我們疫苗施打率偏低也是另一種奇蹟。台灣只有二千三百多萬人口,疫苗所需的數量不多,所以只要政府能夠積極提出施打疫苗的時程和政策,讓國人可以安心並快速打疫苗,方可讓我們保持低感染的防疫奇蹟,擺脫病毒侵襲感染危機,也可以讓台灣在世界各國普遍接種疫苗開啟交流時,不會因低施打率成為無疫苗護照的化外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