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藉盤旋行為迷途知返
圖/樹下繪本
文/嚴融怡
最近科學家發現大海中有數種動物會圍成圓圈,並不斷的迴旋。其中包括綠蠵龜、鼬鯊(又稱:虎鯊)和南極海豹。但海洋生物為何會表現出迴旋行為,仍然存在很多謎團。
日本東京大學楢崎友子(Tomoko Narazaki)博士首先是在非洲小島國科摩羅(又稱葛摩,Comores)航行時,意外發現綠蠵龜具有這類盤旋行為。於是楢崎友子開始追蹤綠蠵龜離開繁殖場的歸巢能力,並注意到當海龜從築巢海灘返回沿海水域時,都會出現多次盤旋事件。平均每隻海龜大圈盤游76次,每個循環要花16到20秒。
一開始,楢崎友子認為追蹤標記可能損壞了,但後來她得知世界各地的海洋動物學家,陸續通報發現鼬鯊、皇帝企鵝、南極海狗、鯨鯊和葉喙鯨也具有類似的盤旋行為。例如,在夏威夷海岸觀察到鼬鯊272次盤旋事件,在每次盤旋事件中,鼬鯊在相同的海域深度游泳並盤旋30次。平均而言,每個圓圈的直徑為9.4公尺,行為持續了5.6分鐘。
楢崎友子原先推測這些水下循環可能與覓食有關,就像是座頭鯨邊迴旋邊吐泡泡,圍網捕捉獵物的那樣方式。但是海豹、帝王企鵝和葉喙鯨雖是在海面附近游動,但實際上卻在深海中覓食。
多次旋轉 校對磁場
導航成為最後的解釋。楢崎友子說:「歸巢的海龜往往在航行的重要時刻,做出了轉彎行為。」先前的研究顯示,海龜能夠檢測磁場,而這種旋轉行為似乎非常適合這種磁檢測。盤旋可能使海龜能夠檢測到不同方向的磁場,重複這種行為將提供多次測量結果,以幫助校準牠們的位置。
楢崎友子與其同事計畫研究更多動物和其他物種的行為,因為本盤旋行為的研究樣本量很小,也歡迎全球各地學生一起來討論此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