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 如何培養男孩的同理心?

文/瑪麗‧寶絲林區  |2021.04.25
2568觀看次
字級
橡實文化出版《男孩情緒教養:引導他好好說話,遠離恐懼、憤怒、攻擊行為》 圖/橡實文化提供

文/瑪麗‧寶絲林區

「同理」一詞(empathy)源自希臘的「empatheia」,意指「換位感受」(feeling into),這樣的思考,要能理解旁人如何感覺,也擴及「換位」到別種生物,像是動物與寵物。兩個多世紀前,亞當.史密斯如此描述同理:「能夠理解別人觀點,產生內心或情緒上的回應。」

這些描述遺漏了我認為同理的核心:要知道別人的感受,首先你要能知道自己的感覺。換言之,同理自己必須先於同理他人。從這個角度來說,許多男孩是不大能同理他人的,怎麼說?因為若同理始於對自己感受的覺察,男孩自幼學到的是不去感受自身情緒,所以,要換位站在別人立場思考的能力,將大受限制,甚至是不可能的。

關於同理心的起始與發展,並非證據確鑿的科學。絕大部分有關人類發展的知識都如此。我在這裡想結合現象學(phenomenology)方法(個人經驗)與發展心理學,以了解健全的同理心如何發展而來。

因此,男孩若不能感受自身悲傷,就無以感受他人悲傷;若不能感受自身喜悅,就無以感受他人喜悅。那麼,為何有的男孩可發展出健全的同理能力,有些不行?如同人類發展的其他面向,生物層面與環境層面都有影響,兩者交互為用。最簡單的解釋是:當男孩從周遭得到加強同理的行為,就比較能發展出能同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迴路」。反之亦然:當男孩沒有從周遭得到這類刺激,也就是讓他發展同理心的加強同理的各種行為,他的同理能力就可能產生偏差。

從嬰兒時期開始

同理心的根源可回溯到嬰兒時期。有些學者主張,新生兒聽到其他新生兒哭也跟著哭,便是一種同理反應。確實,嬰兒模仿其他嬰兒的傷心反應,可能真是同理心的前兆。嬰兒期直到將近一歲,寶寶對旁人傷心表現出如同自己傷心的反應,顯示某種連結,或「換位感受」他人的傷心。對此,一種解釋是:嬰兒尚未發展出自己與他人是分離個體的自我意識。

大約一到兩歲半之間,學步兒逐漸發展出這種自覺。當男孩開始明白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他的感受就成為(或說必須成為)「他自己的」。很顯然地,在此階段鏡射、理解、包容男孩的情緒,對培養其同理能力相當重要。

就周遭回應來說,協助男孩(其實是所有人)發展同理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內在情緒有被理解包容。在由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所贊助的一系列研究中,學者調查父母和學齡前子女間的關係。根據這些觀察,學者們指出: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孩子的同理能力有關。進一步說,當父母教導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造成其他小孩難過,例如「你看你打了強尼,他有多傷心。」會比爸媽只用行為修正法(例如「你太頑皮了」)教出來的小孩,展現更多同理心。

這份研究另一項有意思的發現是,兒童似乎同時透過直接教導和間接示範學會同理。直接教導比較常見,就是大人直接告訴小孩怎麼顧及其他小孩的感受。間接示範(觀察其他人的同理心)也許沒那麼常見;父母如果說「你看查理多難過,因為他沒能玩到鞦韆」,跟「如果我能畫得跟史蒂芬畫的那麼好,我會覺得很驕傲」,都是間接示範的例子。

同理心如何被捻熄?

若學習同理這麼簡單,為何男孩培養不出同理能力的風險卻那麼高呢?環境風險因子有:與照護者缺乏親密關係、情感忽視、任何形式的虐待小孩(包括身體上、情緒上、性虐待);時間愈長,程度愈重,風險就愈高。換言之,風險因子愈頻繁愈嚴重,兒童的同理發展就愈容易出現偏差,從毫無同理心到「超級」同理心都有可能。

教導同理心的時機,頗影響成效。多數父母並非故意漠視兒子的感受,或要捻熄他的同理能力。身為心理諮商師的經驗,讓我看到,父母的出發點往往是好意,表面行為也許傷到男孩,但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父母其實是為了保護兒子才那麼做。我輔導過的案例中,有些父母是真心相信,打兒子是讓他學乖的最有效之道。

即便出於好意,若父母一直忽略兒子的感受,還是會造成反效果。舉例來說,有些父母怕兒子有「大頭症」,刻意忽視兒子得意地報告他在學校的優異表現。

另一些父母基於同樣原因,眼見兒子沒贏得科學展或沒能進入校隊而傷心,也置之不理。這些父母不希望兒子「沉湎」於負面;不希望他一心想著失敗。很遺憾,這也導致沒跟兒子談談他的感受。雖說有些研究發現,老想著負面事情可能引起兒童憂鬱症,但關心男孩感受並不等於「沉緬於失敗」,恰好相反,說出負面經驗,常可避免負面感受盤桓不去。

(本文摘自橡實文化出版《男孩情緒教養:引導他好好說話,遠離恐懼、憤怒、攻擊行為》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