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阿美族馬蘭複音歌謠 登錄國家重要傳統表演藝術

 |2021.04.21
2338觀看次
字級
台東阿美族杵音文化藝術團推動的馬蘭複音歌謠通過中央文化部審議,以「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晉升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參與的部落長者成為人間國寶。圖/高淑娟提供
台東阿美族杵音文化藝術團推動的馬蘭複音歌謠通過中央文化部審議,以「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晉升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參與的部落長者成為人間國寶。圖/高淑娟提供

【本報台東訊】台東縣政府昨天成立「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推動委員會」,希望強化族語推廣力度,傳承原住民祖先的智慧和語言。但稍早文化處也宣布台東阿美族杵音文化藝術團推動的馬蘭複音歌謠通過中央文化部審議,以「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晉升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杵音的長者成為人間國寶,預定今年9月授證。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老人飲酒歌」震撼全球,一開場就是台東阿美族部落長老郭英男的歌聲,這也是複音歌謠首次躍上國際。1997阿美族藝文工作者高淑娟成立杵音文化藝術團,就是要保存、延續台東馬蘭阿美族傳統文化,其中就包括耆老吟唱的原味歌謠、舞蹈,一晃已24年。

台東縣文化處表示,傳統阿美族歌謠由長者代代口耳相傳,複音歌謠通常出現在阿美族農耕、生活及祭典中,領唱者為部落長者或擅唱者,分高低音部。

傳統馬蘭複音歌謠可分2種,一是男性長者在豐年祭時所唱的祭儀歌謠,通常節奏較長;另一類是拜訪、除草、除喪歌或治病歌等,可男女合唱。馬蘭阿美複音歌曲傳承仍保存在部落長者記憶中,特性是有較豐富的複音和即興唱法。

「我們真的努力了很久」,杵音負責人高淑娟說,2015年馬蘭阿美複音歌謠就登錄為縣文化資產,6年來中央不斷派員審查,直到今年才獲肯定。她感謝長者們願意花時間教導傳承,特別是通常長者白天務農,晚上又要忙,真的很辛苦。

她說,能夠獲得肯定,關鍵在於長者們不吝惜的教,因為有時有時不是一下子就能學好,長者們年齡普遍介於70、80多歲,身心的付出極為難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