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 星雲大師 |2021.04.18 語音朗讀 821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unsplash 文/星雲大師佛經裡常會提到善友、親友、勝友、善親友等詞,這些就是我們常講的「善知識」。《華嚴經‧入法界品》記述善財童子在求道過程中,共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上至佛、菩薩,下至人、天,不論他們以何種姿態出現,只要能引導眾人捨惡修善、入於佛道者,都可以稱為「善知識」。圖/unsplash《雜阿含經》裡記載,何等人能為遠遊善知識?何等人能為居家善知識?何等人能為通財善知識?何等人能為後世善知識?佛陀說:商人是我們遠遊的善知識,因為商人經常各處通商,知道何處有財富、哪裡有風景;家庭裡貞節賢良的妻子,是我們居家的善知識;同行的企業家和我們一起創辦事業,是我們通財的善知識;如果我們的心中有正見,有良好的觀念,這個正見就是我們後世永恆的善知識。圖/unsplash由此而知,師長教導我們,是我們的善知識;親朋好友規勸我們,是我們的善知識。甚至,歷史讓我們明古鑑今,歷史就是我們的善知識;看到一本好書、聽到一句好話、遇到一件好事,能給人歡喜、提升淨化心靈的,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自然界的一花、一草、朝陽、和風等,也都是我們學習的善知識。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愚者也有一得」;可見所有的人都可以是我們的善知識。即使是壞人也可以成為我們的逆增上緣,如提婆達多一生陷害佛陀,佛陀反說他是善知識,是逆增上緣。因為沒有黑暗,哪有光明?沒有罪惡,哪有善美?即使佛陀遭逢毀謗、傷害等等,這些外道害佛,也都是助佛成道的資糧。圖/unsplash所以說,能在不同的環境,努力使自己接受磨鍊,這樣環境也是我們成功的大善知識;觀念一改,不論順逆、好壞,凡事想當然爾,那麼不管何處、何人,都會成為你的善知識。一個人的功成名就,要靠眾緣幫助,不捨一緣,珍惜身邊的每一個緣分。把一切人都當成善知識,親近他、尊敬他、向他學習;即使沒有東西為我所學,我也能包容他、尊重他,在包容與尊重當中,我們也能獲得無限的法益。如孔子說「我不如老農,不如老圃」,不輕他人,則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我們的善知識。圖/unsplash要如何分辨善知識?我認為:愛護我、喜歡我的人,不見得就是我們的善知識;而罵我們、打我們,天天沒有好臉色給我的,不一定就不是我們的善知識。真正的善知識是對我們的前途有所教導、人格有所指正,又能幫我們向上,督促我們進步的人,讓我們在學業、道業、事業有所成長的,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識。──摘自《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雲居晨悟】 修行 下一篇文章 講座看板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85月為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密市宣布2025.06.2809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10新北市府宗教諮詢委員 金光明寺獲聘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行者心】晒書節的溫暖邂逅【佛光口述歷史系列】千載一時 恭迎佛陀真身舍利【朗朗晴空】無諍三昧【人間行者心】光明的路【佛光口述歷史系列】千載一時 恭迎佛陀真身舍利【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1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