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美 以美食度人 文/吳秀麗 |2021.04.17 語音朗讀 30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客人送的黃金薯,周慧美以椰汁煮來招待所有來店客人。 圖/周慧美野薑花暗香藏在燉飯湯汁中。綠色酪梨和紅色火龍果再加堅果,令人食欲大增。 圖/周慧美菠菜飯上妝點韓國泡菜。 圖/周慧美周慧美以虔敬心料理蔬食。 圖/周慧美 文/吳秀麗疫情期間開餐廳,可能會被說成「頭殼有洞」吧。但周慧美的蔬食餐廳卻常常要向晚到顧客道歉:「賣完了」。原因無他,她深知食材特性,更琢磨出美食三昧。坊間蔬食餐廳很多,但像周慧美這樣,連高湯都每天熬煮且堅持原食物、不用加工食材者,相對稀少。她會拿自家山上種植的野薑花做燉飯。白色野薑花煮過之後幾乎看不到影子,但暗藏於湯汁中的香氣,會淺淺地在舌尖流連。又如芋頭燉飯搭配蘿蔔乾的特殊鹹香,美妙之極。至於水餃更是周慧美的強項。眾所周知,素水餃難包,她卻連軟且多水的豆腐和蕃茄,都可以原汁原味地包進麵皮中,老顧客多是為她的水餃而來。連打禪七放大自己 忙碌之餘,周慧美還學繪畫,將她的山中小屋衛浴牆面畫滿鮮花。原來,在大樹鄉長大的周慧美,多年前心靈遇困,獨自跑上佛光山連續打了3個禪七,兩條腿坐到痛不欲生,進洗手間,蹲不下去也站不起來。但自此之後,她發覺自己好像變了個人,被放大了似的,發覺「自己原來可以同時做那麼多事」。2019年底,周慧美新店開張,不到3個月就碰上新冠疫情擴散。她只在四周社區發送DM,卻讓所有的顧客一再回頭。原來,這家小店充滿了有情有義的故事。周慧美開蔬食餐廳,已是重做馮婦。第一次開店,餐點多樣,生意興旺,經營9年後,「累壞了」。決定關店時,一位固定在她家吃酸醋麵的老師,心情低落地問她「那以後我想吃酸醋麵時,怎麼辦?」老師最後一次去吃麵時,周慧美做了20包酸醋拌醬送她「放在冰箱」。黏住客人一如家人2020年兩人再度見面,老師從單身到孩子已長大,看到DM,急忙到店裡問:「是你們嗎?」周慧美的店,幾乎全是老顧客。店內座位少,用完餐的人,都會很自覺的自動讓座離開,還會互道再見。甚至也有人快速扒完最後一口飯,立刻讓出店前停車位給下一位客人。顧客都不像顧客,倒像一家人。周慧美自小住鄉村,「分享是很平常的事」。每到周末,家中總是高朋滿座,誰家有收成,會自動搬到她家廚房共享。這個模式,後來成為蔬食店的運作機制,顧客都會把好吃的食物、水果乃至自製的糕餅,拿到店內與周慧美及不認識的客人分享。「疫情衝墼下 ,生意做不大,心靈卻從不虞匱乏。」周慧美處處真心耕耘,也收穫美好果實。 前一篇文章 杜美惠 邊掃心地邊念佛 下一篇文章 生命最後一刻的尊嚴:鞠躬90度 太魯閣號事故動人畫面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羅素如 北海岸弱勢家庭守護者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 作者其他文章【義工群像2】甘錦添、戴怡博 普賢殿最佳義工拍檔【義工群像】 徐念祖 蕭英綢 服務為信仰 養心兼養身林文峰 超級業務員的鋼筆人生筆的價值絕不在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