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佛光山大佛城周邊清掃工作的義工杜美惠,善於使用不同的材料,創新製作掃帚掃地,而且不只掃心地,還念佛勤耕心田。
圖/杜美惠
文/吳秀麗
負責佛光山大佛城周邊清掃工作的義工杜美惠,善於使用不同的材料,創新製作掃帚掃地,而且不只掃心地,還念佛勤耕心田。
她曾撿拾較長的枯竹細枝,製作比市場販售的掃把更為細長的「帚」部,乃至更換較長的柄部,掌握力距,四兩撥千金。她也試過芒果枝等多種樹枝,後來更發現經修剪加工之後的棕櫚枝葉最好用。一是重量輕,二是葉片大,「帚」部掃過的面積廣,她可以左右開弓,輕鬆把4個小時的清掃時間減少約1/3,「同時還可為常住省錢」。
祖師大德說過「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她說,掃地除了用心,有時總還是要用點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外,還要用丹田運氣輕巧掃,才不致腰痠背疼;邊掃還可以邊念佛,自覺掃地真是修心的事。
更巧妙的是,杜美惠選擇的棕櫚落葉,類似東南亞地區的貝葉棕櫚,儘管不能確定是否與被用來抄寫佛經的貝葉相同,但能掃到輕巧歡喜,足見心的力量不可小覷。
佛家有個主修掃地法門的「明星」周利槃陀伽,是佛陀弟子。杜美惠以棕櫚葉帚在佛光大佛足下掃地,掌握到這位「明星」弟子示現的老實「心」功夫,知道唯有老實,四季該開的花才能如期與人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