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朋友,又到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時節了,你知道是什麼節日嗎?沒錯,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有什麼由來與習俗呢?首先,「清明」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春分」後的第十五日,此時春和景明,空氣清新,花卉草木,欣欣向榮,故稱「清明」。其次,清明的習俗,在唐代三月初,婦女們為了不辜負春光美景,出外踏青;到了宋代,相傳是古代君王的墓祭之禮,民間亦效仿之;宋代以後,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時日相近,所以寒食掃墓之習俗也流傳到清明時節,因此古人的寒食活動往往延續到清明,踏青、祭祀、掃墓便成為清明節的習俗囉!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各位小朋友,又到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時節了,你知道是什麼節日嗎?沒錯,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有什麼由來與習俗呢?首先,「清明」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春分」後的第十五日,此時春和景明,空氣清新,花卉草木,欣欣向榮,故稱「清明」。其次,清明的習俗,在唐代三月初,婦女們為了不辜負春光美景,出外踏青;到了宋代,相傳是古代君王的墓祭之禮,民間亦效仿之;宋代以後,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時日相近,所以寒食掃墓之習俗也流傳到清明時節,因此古人的寒食活動往往延續到清明,踏青、祭祀、掃墓便成為清明節的習俗囉!
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詩是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本詩第一、二句「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清明節這天,在園林美景下與朋友聚會,句中的「勝事」帶出了園林雅致的美景。第三、四句「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在天朗氣清,晴空萬里的天氣下,風吹起柳絮隨之飄動飛揚,清明起新火,人們的廚房裡升起做飯的冉冉輕煙。「晴風」兩字點染心情愉悅,更以「柳絮」增添心情的飛揚閒逸;「新火」構築了平日與朋友的交誼,重啟新火,「廚煙的冉冉上升」也代表彼此傳達的情意,一個「吹」字,春風吹暖了與朋友的情誼,一個「起」字,燃起彼此的情摯。所以,在首聯、頷聯雖以清新直白的口吻書寫,仍在詩句中隱含著詩人與朋友在園林一起歡聚的情景唷!
第五、六句「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杜若花草開滿幽微的小徑,文章想起了兩位賢人。詩人筆鋒一轉「文章憶二賢」由景轉情,涼兒老師私下覺得此景「杜草」表層雖然寫景,但語言背後隱含著「杜甫的成都草堂」,杜甫的詩作亦是寫實的心境之作,所以才會引發文章憶二賢的聯想。所以頸聯「杜草」、「文章」以景聯想起友人在文壇之情;「三徑」、「二賢」,更代表著草長滿幽徑,表示兩位友人不得伸展之意;「開」、「憶」二字以草開滿幽徑憶起兩位賢人,也隱含了詩人的友人亦有賢德,只是暫時無法一展抱負。
第七、八句「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什麼時候能夠命人駕車馬,在落花前飲酒呢?詩人末兩句隱含著對友人的憐惜,發出「身不由己」之慨嘆。「命駕」兩字透露出「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不堪處境,希望可以找回自己的主控權;而「落花」兩字,又道盡希望在花未落之前,能與好朋友暢快的飲酒歡聚,這樣歡聚的情景要等到何時呢?整首詩到末四句充滿對友人的無奈之情。
各位小朋友們,在春光明媚下,詩人寫下這首寓情於景的詩,混雜著淡淡憂愁,這些情緒又與春天新綠的景色結合在一起,傳達出詩人對友人內心複雜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