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孟母三遷」,再再說明鄰居的重要性。而在前幾次的專欄裡,我們也有介紹過大自然生物界中,各式各樣的有趣關係。圖/BOB
中國古代有「孟母三遷」,再再說明鄰居的重要性。而在前幾次的專欄裡,我們也有介紹過大自然生物界中,各式各樣的有趣關係。圖/BOB
文/高詩豪
中國古代有「孟母三遷」,再再說明鄰居的重要性。而在前幾次的專欄裡,我們也有介紹過大自然生物界中,各式各樣的有趣關係。
今天提到的主角有三位:褐頭牛鸝、黃鶯及紅翅黑鸝。褐頭牛鸝就是小學自然課本裡,時常拿來作例子,標準的巢寄生鳥類──牠們會把卵產在其它鳥類的巢裡,並將孵卵和餵養雛鳥的所有辛苦工作全都留給別人。而幸運的是,我們已經發現有許多鳥類演化出一些反寄生的防禦能力了。
黃鶯就學會發出某種叫聲,提醒同類周圍有褐頭牛鸝的出現。負責這項研究的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生態學教授馬克‧豪伯(Mark Hauber)表示,黃鶯的警叫聲向來只針對一種寄生鳥類:褐頭牛鸝。「若是聽到另一伴發出警叫聲,母黃鶯會迅速回到巢位上,並緊緊坐在上面,以防止牛鸝在其地盤偷偷下蛋。」豪伯教授說明。
就當研究團隊開心的發現這項行為時,豪伯卻慢慢注意到,在黃鶯築巢的附近,時常可以目擊到紅翅黑鸝出沒;每當寄生敵人出現時,黑鸝本身並不會發出警報聲。凡事有果必有因,後來事實證明牠們會偷聽黃鶯的叫聲。
「只要我們給黃鶯播放警報聲,紅翅黑鸝就會出現,屢試不爽。這真的是個重大發現,是讓我們得以進一步探索這個問題的好時機。」豪伯興奮地表示。
好戰基因 各取所需
就是因為黃鶯能提供對抗褐頭牛鸝的有效警戒訊號,因此紅翅黑鸝更喜歡在黃鶯附近築巢。不只如此,科學家發現這個關係可能是互利互惠的。豪伯解釋:「我們從過往文獻得知,在紅翅黑鸝附近築巢的黃鶯,較少受到牛鸝在巢中寄卵的影響。這其實很有道理,因為紅翅黑鸝真的很具有攻擊性;如果你走進滿是紅翅黑鸝的蘆葦草墊,你一定會被牠們攻擊到體無完膚。」
為什麼紅翅黑鸝如此驍勇好戰呢?科學家給了我們答案。雄性紅翅黑鸝實行「一夫多妻」制,牠們有很多的配偶,有很多的巢,牠們必須時時保持攻擊性,以保衛廣闊的領地不受闖入者的威脅。當紅翅黑鸝在牠們的領地內發現掠食者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俯衝下來啄那些敵人,牠們甚至不會被大型捕食者嚇倒。因此對於黃鶯而言,在紅翅黑鸝附近築巢是有道理的。研究人員表示,動物會偷聽其他種類動物發出的聲音訊息,早就不是新聞了;但這是世上第一次發現,動物會偷聽反寄生警報叫聲的確切研究。
在未來的研究中,豪伯希望了解鳥類是否能依靠天生的神經生物學機制,來理解同種(或他種)鳥類的叫聲、歌聲。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和相關政府單位,研究森林裡各物種之間的相互合作模式,以擬定更有效的策略,來保護森林裡的野生動物及維繫生態平衡。這項研究發表在《通訊生物學》期刊上。